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天下看仙游>

仙游上宫支部:千年书院燃起革命火种

2021-06-17  陈汉儿 王一梁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馨山书院一角 张力 摄

仙游北部多山地,重峦叠嶂,最高处石谷解主峰海拔1803米。由莆田市区驱车,盘山而上两小时,方能抵达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自然村。这里,是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的旧址所在。

旧址古时为馨山书院,始建于宋,重修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分下、中、上三层,成梯进式建筑,整体又呈“回”字形布局。1898年戊戌变法后,这里被设立为馨山学堂,1919年五四运动后改称兴山小学。1927年4月,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在这里建立了仙游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

在兴角山脚下的缓坡地带,恢宏的红砖古厝巍然挺立于无尽的绿意中,院门正前方有一大青石,上书“中共上宫支部”,红色字体苍劲有力,十分醒目。书院进门处左手边第二间房,是陈国柱在上宫的居所。狭小的房间内,只有一张眠床、一方书桌和一把圆凳。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爆发。4月3日,国民党右派首先在福州大肆捕杀左派革命人士。4月8日,又在莆田抄、砸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陈国柱当晚另住城外,幸免于难。由于他在大革命中已公开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城镇难以立足,只好转移至农村活动。

上宫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地农民受土豪劣绅压迫生活艰苦,反抗情绪强烈,加之兴山小学的教师思想进步,支持革命,陈国柱抓住这些建党的有利条件展开革命宣传,同时召集林步庭、林锦棠等8人秘密集会,吸收他们加入组织,当月就在馨山书院成立中共上宫支部,由林锦棠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领导。

1927年的一个仲秋之夜,中共上宫支部扩大会议在兴角山麓召开,陈国柱、王青圃等党员10人参加会议。会后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吸收18名贫农作为骨干会员,并创办夜校开展马列主义教育,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展开互助互救、减租抗税斗争,推动仙游革命发展。11月,陈国柱经黄经芳介绍,到仙游县立中学任教,以教书为掩护,着手整顿和发展仙游党组织,其间,先后发展了东乡、城区、南区3个党支部。

1927年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月底,在陈国柱、王于洁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仙游县委在仙游县立中学附近的一处大院内成立,隶属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领导,由陈国柱任县委书记,王于洁任组织部长,许淑修、林锦棠、林步庭等为委员,下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0人。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仙游革命斗争也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馨山书院历史悠久,既是莆仙兴学之摇篮,又是革命火种的诞生地。2019年初,仙游县决定对馨山书院进行全面修缮,6月5日,修缮组在书院西侧发现了一口被填埋的古井——据当地“五老”人员回忆,陈国柱到兴山小学后发现师生吃水困难,挑水要走好几里路,便发动群众勘察水源、选址凿井。水井挖成后,井水清澈甘甜,源源不断。当时,陈国柱还经常在井边读书,策划组织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活动。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书院东北角有棵百年桂花树,一人粗的树干青苔斑驳,透着岁月的厚重感。据林步庭后人回忆,上宫支部成立之初,陈国柱将一棵桂花树从兴角山上亲手移植入廊下,以桂花树来比喻革命者的高尚情操,象征共产党人在兴太山区撒播下的革命火种。当年的小树,如今已拔地参天。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