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文化>

济川古事

2021-11-08 谢美永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五月,桐花绽放,路旁丛丛素锦,与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汽车行驶在大山的皱褶里,一路颠簸,让我们重温蜿蜒曲折一词的含义。摇晃中我胡思乱想,崇山峻岭里的村庄,会是一座怎样的山村,值得仙游的文友如此郑重邀请,非得把我们从泉州带到这遥远、偏僻的山沟呢?

踏上济川的土地,时候不早了,阳光普照,温度正好,就像文友的盛情,暖在心窝。从停车场一出来,眼前看到的是层层叠叠的浓浓淡淡的黑色屋瓦顶,这些古屋依村子地形,从低到高,一层层往高处建,密密麻麻,这些山楼式建筑,凭着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一站就是千年,成为闽中南山地居民的典型代表。

昨夜一场豪雨,催醒了大山里的古村落济川。小巷石阶,潮湿润滑,像小孩笑涡中的一抹甘贻,亮丽起鹅黄色的苔藓。置身济川的老街古巷,回想文友初衷,突然领悟到其深义,心中陡生感谢之意,不禁要对任何事物,多看几眼,才不负文友一番美意。陌生的村庄,吹着古老的风,风中的故事,随脚步娓娓道来,在古巷道回响,每一个音符,都能让人回味上好一阵子。

于茂故居是最先向我们敞开心扉的。门前大埕上,四根高高耸起的旗杆,令人敬畏,薰风猎猎,掀动旗帜,舞得天上的云都翻滚起来,搅得我心思涌动,我知道,于茂故居里,肯定有许多厚重的人文书册,能感动人。踏上几级青石板台阶,进入于茂故居大门,一个未知的世界朝我们铺展开来。一边欣赏屋内建筑构件,一边在故居的气息里生发感慨。

于茂故居为“五间厢”石木结构,门墙面用“青头石”装饰,大厅宽敞明亮,天井摆放花卉盆景,俨然一个小花园。这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屋,屋旁有马厩,体现大户人家的气派。主人林柘,字于茂,明万历年间在京为官,官居户部侍郎。于茂在殁前数年建的房子,历经数百年仍然保存完好,成为济川古民居建筑特色的佼佼者。

对于于茂的生前事迹,知之甚少,他在京城做大官,为官清廉,关心民瘼,曾上奏朝廷为家乡百姓减轻税赋,他生前好善乐施,曾在村里捐资修建青龙桥。也许这就够了,施桥砌路,善莫大焉!如今,这座故居的第二春正在开枝散叶,因其保存完整,成为莆仙地域的典范古建筑,为游人提供参观游览乃至科学考查的理想之地,亦一大功德。

与于茂故居遥遥相望的于茂祖厝,淹没在一片黑瓦之中。于茂祖厝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三进建筑。大埕一角,三对旗杆石横卧一旁,在明清年间,旗杆乃身份象征,只有考取举人、进士以上者,方可立杆悬旗,标榜门庭,光宗耀祖。大门入口处,左右各有一个特大青石抱鼓石,这里原先是门房站岗处,年代久远,若非导游指明,我是看不出来这威严之处了。那对抱鼓石质地坚硬,顽强地坚守职责,几百年不变,倒是令人敬佩。

当我仰望着千年樟树时,恰好在樟树两旁的天空有两羽白云,天造地设般形成一对洁白的翅膀,樟树就仿佛展翅欲飞的苍鹰。但樟树是舍不得飞走的,脚下的土地是那么温暖,那么肥沃,正适合它扎深根脉,开枝散叶。它站在高处,怀抱济川,像一位坚韧而顽固的母亲,守望着每一个济川人。

要走,她早就走了,何必在此相守千年。她除了守着一代又一代家人,也在守着自己的生日。她的生日是唐末,可惜忘了生辰八字。忘了就忘了,多少个日子都过来了,何必计较一春一秋的得失。

她不想飞,但却希望子子孙孙飞黄腾达。她的脚下,一条铺设石头台阶的千年古道,把世世代代的济川人,引向外面的世界,这条仙游县为数不多的古驿道,由济川先贤林泽带头捐资,发动村民一起修建。济川地僻,经济落后,北宋治平年间,林泽荣归故里,见家乡贫困面貌,心中生了要改变家乡面貌的宏愿。“要致富,先修路。”这条至理名言,不单单适用于现今,也同样适用古代,不,应该这么说,是今人汲取古人的智慧,并发扬光大。林泽捐出自己在外经商赚来的资金,和村民一道,经过十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终于修好这条古道。

十几代人的努力,换来通往山外的便捷,古樟树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她伸展开枝叶,像一把巨伞,为过路人送上一片阴凉和祝福。晨雾里,她目送肩挑重担的村民走出大山;晚霞中,她张开双臂迎接满怀收获的子民归来。春天,她为背负行囊、远离故土的学子默默祝福;秋天,她为科举胜出、金榜题名的才俊暗暗欢喜。她目睹唐宋以来,林愈、林迪、林二才、李先著、林清伟等先后荣登进士榜,记得特别清的是南宋乾道五年(1169),儒生郑侨殿试状元及第,报喜的锣声和祝贺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缭绕着村子上空,久久不散。

现如今,济川村清华“三连冠”、父子“双清华”、“父清华、子北大”、“兄清华、弟北大”等高考奇观不断涌现。古人今人一起抬起济川,加深加厚了这里的文化底蕴。

穿行在济川的小道,脚下的河卵石抬高了我的眼界,窄巷里的碓臼,千年不断水的宋井,不时勾留我的脚步,手忍不住要去抚摸那沾满时光的碓头,和伤痕累累的井沿。屋檐下的韮莲,开出紫色花朵,飘着淡淡幽香。

济川村中竖着一块孝道碑,是纪念爱云公的。爱云公姓林名文,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爱云是他的号,他是济川大部分人的祖先。爱云有文化有水平,却无意仕途,他甘愿把自己的学识传给村里,教化子孙。他教育有方,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硕果累累。自古至今,济川书香浓郁,人才辈出。这块孝道碑由万历皇帝下旨,追爱云为“征士郎府军卫经历司经历”之职,树碑铭记,以荣门户。

而上表朝庭,请求旌表爱云者,是福建安溪人李先著。李先著自幼读书,因家道中落,只能外出游学;后流落至济川,机缘巧合,结识了爱云。爱云见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收为门徒,最终成为义父子。李先著两年后考中进士,后去云南当布政司。爱云殁后,李先著悲痛难忍,因路途遥远,生前未能膝前行孝,懊悔不已。爱云先为师后为父,李先著和他的渊薮,皆因书起,书香飘过千载,愈来愈烈。

人间大爱,令人潸然泪下。大自然的爱,也让人叹为观止。济川有二棵千年古樟,一棵被当地人尊为神树,在济川村青松基点,前文已述;另一棵在云潭基点,与神树遥遥相望,它的奇特在于这是一株“樟抱榕”。“樟抱榕”是一种樟榕共生的植物奇观。千年古樟怀抱百岁榕树,它们相依相伴,风风雨雨渡过百多年,它们像对恋人、爱人、亲人,相濡以沫,令世人羡慕不已!

榕树生不“得地”,附着在樟树身上顽强生长起来,济川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他们把榕树的精神,变为能量,创造了济川人勤劳勇敢、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樟树敞开胸怀,呵护榕树,共生共长,它的胸怀似纳百川之大海,包容万物。据记载,“樟抱榕”双生树,在全国仅有二株,能见到这奇观,幸莫大焉!

济川好看的地方还多得很,碗山枪楼、云山书院、粮仓(林连伯故居)、拾德堂、屏山桥、宋桥、天堂宫,它们像上天遗珠,散落在济川。临走,村里的喇叭仰着脖子,唱着济川的歌谣,挽留我们:

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

西有文笔如缘笔架山

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

北有奇观禹门三级浪

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

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

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

西北有云顶峰前保福寺

……

在济川游玩,我觉得应该穿上汉服,手执纸扇,把自己送回唐宋朝代,踱着方步,头顶千年不变的阳光,脚踩百年相叠的卵石,不吟诗,不作画,就这样在时光里行走,一直走过千年。

专题推荐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