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龙(左一)将仙游青瓷传统技艺倾囊相授。 ▲陈万龙被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作品《青瓷达摩像》。 古邑仙游,仙水清清,人杰地灵。这片充满神韵、文化积淀深厚的福地孕育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录了千百年来仙游人的生产生活和改造自然的不朽成果。 就在年初,仙游又增添了一非遗项目。仙游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仅如此,其传承人、国家一级技师陈万龙的作品《青瓷达摩像》《青瓷观音像》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青瓷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瓷器之花”的美誉。仙游青瓷盛于宋代,终日炉火不断,烧制成的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特别是裂釉纹工艺最具代表性,精致的纹理自然而生动。 据考证,1953年发现的仙游窑窑址,遗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标本,属宋代瓷窑,其艺术水平堪与德化窑、景德镇窑相媲美。度尾镇、园庄镇、游洋镇等地都曾发掘过古瓷片。到了明初,“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导致了青瓷发展受限,仙游青瓷便渐渐消失在大众眼中。这让出生在制瓷世家的陈万龙心痛不已。 “与瓷同行,是我命中注定的缘分。”陈万龙说,他自有记忆起便看着父亲像变魔术般,把一堆不成形的泥土化作一个个瓷器,吸引着他,决心传承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几十年间,他收集了大量资料,跟着文物专家奔走田野山间,寻访千年瓷韵。他自费发掘,将从仙游各山头老窑址中收集来的11吨老瓷片全部收藏,并加以研究。他考据发现,仙游青瓷窑系与浙江龙泉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瓷片中的釉水和器型与龙泉窑的瓷器有90%的相似度。” 制瓷是份苦差事,入门容易坚持难。他潜心苦学,到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等陶瓷名产区进修学习。募集资金创业烧窑,反复试验配出最符合龙泉窑的釉色配比、裂釉纹工艺。他告诉记者,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面配合,一个窑能有10%的成品率便不错,真正的精品更是弥足珍贵,这也是仙游青瓷传承保护与创新的难度所在。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仙游青瓷,展示历史价值,陈万龙创办了仙游宝瓷斋、仙游青瓷会馆,并成立理论与工艺研究团队,研究仙游青瓷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等,将千年仙游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再次展示给世人。他擅长烧制的大件人物青瓷,深得专家认可。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斩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主办的各类展会金奖,还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厦门市博物馆等馆藏,更有被拍出数千万元的高价。这让仙游青瓷逐渐回归大众视野。 昨日,记者来到宝瓷斋时,正遇上陈万龙和徒弟们一起开窑。当一窑青瓷的火光熄灭,炽热逐渐褪去,青瓷釉面随之细微开裂,翠色天成,从窑炉半开的缝隙中,透出丝丝迷人的光芒。这光芒似他纯粹的匠心,成为仙游制瓷人需要传承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