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文化>

讲·号·喝·行·走——五个方言习用动词的音义与运用

2022-04-03 陈锦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多年以前,在福建大田县城的一家国营食杂门店,一位仙游老乡指着橘子用“普通话”对售货员说:“红柑买一斤!”那售货员稍愣了下,点点头,就称了“粉干”(方言俗称“大条米粉”),并用厚纸张包好,递给了这位老乡……

这是笔者当年亲身见证过的一件小事。买“红柑”(橘子)而给“粉干”,其错谬可谓大矣!究其因由,则暴露了土生土长莆仙人在汉语读音方面的通病,即这位老乡把“红柑”读成“环柑”,而售货员则误听为读音失准之“粉干”。同时,这位老乡把“橘子”的方言叫法“红柑”直译成汉语,这是造成沟通障碍的起因。

莆仙方言与现代汉语基本同源,但由于各自在不同的地域和人群中运用和演变,最终彼此迥异,不但基本语素的读音彼此不同,而且许多常用动词、名词的习惯用法也彼此不同。上文“红柑”就是一例。

本篇标题所列五字均为方言常用、习用动词,但均不为汉语所习用。兹小析如下:

“讲”,文读作“gan(上)”(音同方言“港”),平读作“gɔ:ŋ(上)”(音同文读“广”);其平读字义为“用语言表达”;在口语运用上以之取代“说”字。方言说法如“讲话”。

“号”为方言多音字,与“哭”“叫”有关的对应古音“乎刀切,音‘豪’”以及现代汉语音“háo”,文读音同方言“豪”,原平读音应作“hao(阳平)”,但实际读作“hao(上)”(方言“肴”上声);平读本义为“哭”或“大声哭”,并在口语运用上取代“哭”字。其方言本义源于古汉语,如《易·同人》之“先号咷而后笑”和《国语·周语》之“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逃于褒”等,其“号”均与“哭”有关。方言说法如“号啼啼”(伤心啼哭)、“会号彆讲”(泣不成声)等。

同时,“号”在实际运用中又演绎出“鸣叫”和“鸣响”的方言引申义。前者如“蝉号”“狗子号”(狗叫)等,后者如“闹钟号”“车螺号”(汽车喇叭响)等。

“喝”之方言运用对应现代汉语“hè”音,文读作“hæ(入二)”(音同方言“黑”),平读作“hua(入二)”(“华”之入二声);平读字义同“喊”(大声叫),并在口语运用上取代“喊”字。方言说法如“喝救”(呼救)、“大声喝”(大声叫)等。

“行”是方言对“行走”(古谓“步趋”)的习惯表达。方言运用对应古音“户庚切,音‘蘅’”,以及现代汉语音“xíng”;文读作“hen(阳平)”(音同方言“衡”),平读作“giam(阳平)”(平读“惊”之阳平声)。方言说法如“行路”(走路)、“彆行”(走不动)等。

方言“走”正好与现代汉语“跑”相对应。其文读作“jiao(上)”(同方言“爪”),平读作“zao(上)”,其本义为“奔跑”。方言说法如“走逐”(一方跑,一方追)、“走马”(跑马)等。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