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文化>

溪边廊桥:最富有生命力的“闽中独丁”

2022-04-11 陈国孟 来源:仙游今报  责任编辑:杨珺  

位于“八闽胜地”菜溪岩山角下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溪边廊桥(如图),历经170多年风雨依然典雅华美,自然地融入菜溪山水、乡村之间,成为最原始、最有生命的莆田古建奇葩,焕发出新的光彩,熠熠生辉成秀美乡村的新画卷。

隆冬时节,这座孤独存世、集亭台楼阁为一体的木拱廊桥,连同桥畔百年乌桕树叶如期而红、倒映清波的满树梦幻红叶,和谐地与蓝天、白云、山川、村镇、农舍构成醉人的乡村绮景,吸引不少跋涉而来的游客驻足拍照,透着历史味道的烟火气。

这座莆田境内唯一保护完好、被专家称为“闽中独丁”的古廊桥位于菜溪乡溪边村,系单孔平梁式的木构廊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呈南北走向,桥身长31.1米,宽4.68米,净跨度22.7米,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廊式走道,充满轻盈灵动之美;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虽然经历过17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依然给人感觉别有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风味。

其桥基由120块青石纵向垒砌而成,“人字拱”木拱桥身用大杉木横跨架成南北走向,桥面木板铺砌,两侧设木栏杆、座椅,顶部用木做骨架制成屋顶式飞檐双坡顶,铺青瓦遮雨,四翼角高翘,桥身两侧鳞叠一层风雨挡板,造型古朴典雅,宛如一列列车悬跨在清清的象溪上,可行走在桥面上,踩踏木板的“哒哒”声,似乎踏出了历史的回响。

“作为出行的路,廊桥之上风景独好”,徜徉在溪边廊桥里,抬头仰望,桥廊与桥顶内复杂的结构让人眼花缭乱,令人对其搭建与构造全部使用传统手工的木榫工艺叹为观止;坐在两侧桥栏均设有的木长椅上轻倚桥栏,低头目光所及是淙淙的象溪清流,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不时吹来带着田野味道的山风;在桥上放眼环视,只见蜿蜒的象溪畔翠木飘飘,两岸不远处青山对峙,山峰灵秀,老树参天,桥下流水潺潺,远处炊烟袅袅,如梦如幻,恍如置身阡陌交通不受闹市喧嚣尘扰的“桃源”。可来到桥下细细端详,就会发现此桥彰显了当时造桥师傅运用梁木穿插别压力学原理的独运匠心。

你瞧,桥两端支撑在青石砌就的齐整石墩上,底座由圆杉木纵横交错叠架搭接,悬空跨拱,不用钉铆,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沉重桥体全靠6根粗大杉木主梁和60根坚实小杉木支梁通过悬、托、架等以铆有致相连,牢牢支撑,其六根主梁按“井”字形四纵两横交错排列,收放严谨,捭阖精准,构件紧压,合成强大的载荷力;桥身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桥面铺设木板,上盖飞檐微翘的廊屋,桥身两翼外侧有双层木板雨披,以保护桥身免受风雨和烈日的侵蚀,还可以增加桥身的压力重量,防止反弹,使之更稳固,而桥内两侧设立的木板凳,作为供路人避风遮雨、消暑纳凉、歇脚停担之所。

“叠梁式木拱廊桥的溪边廊桥,既是仙游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和杰作,更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韵味,但在岁月洗礼中,始终像一位历经沧桑而厚道睿智的老者,默默守护着两岸儿女,静静地迎接每一个来往的行人游人,承载着每个人的回忆。”溪边村支书兼村主任黄文苍自豪地告诉笔者,现在,整个小山村已经繁衍到了六十多户280多人。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面对缺乏石料又无钱建石桥的窘境,村里有名望的人发起号召,决定就地取材,利用纵横交错深山溪谷中的大杉木,择在河床最窄处的村落水口建造了这座节省人力物力的木拱廊桥。

如今依然静默横跨于横跨象溪之上交通要道上的溪边廊桥,像是躺在象溪上的睡美人,迎接着来自四方八方的游客,也串连起了溪边人的传统和未来。其木构工艺、楼阁造型、集桥廊亭于一身,给人的印象绝对是乡村桃源般的宁静安详和古朴淡雅,更因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巧结构,这座古韵新颖的廊桥享誉盛名,不仅以完整地保存了浓郁的乡土历史韵味和神奇的廊桥技艺保护传承特色被入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个地标宝藏、文化符号,更是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一道时光深处的重要景观节点,焕发出不一样的勃勃生机。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