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消息一出瞬间引发网友热议。社会公众之所以纷纷点赞,不仅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寄望,更是对勤劳善良这一传统美德代代传承的期许。 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劳动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因此,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让劳动教育在宝贵的课程表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这个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能力,不能在中小学生身上被弱化了。也有一些人担心,劳动课程会不会成为“家长的负担”?越俎代庖,显然应杜绝。所以,也期待家长们都能积极配合学校,鼓励孩子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去,让劳动教育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爱上劳动。 劳动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决不让劳动教育绝成为一项简单的专题活动。劳动教育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层层加码”,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不按套路出牌,变着法子促劳动,从而达到最佳劳动教育的目的。切忌一谈到劳动非要让学生到工地搬砖、下田挖藕……让学生“谈劳色变”。其实,劳动教育是措施、是载体,主要是要通过劳动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形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和看法,养成热爱劳动的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寓“劳”于乐,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