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素有“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美誉。但是,随着红木贸易的发展,资本运转带来的信用危机逐渐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在司法领域中,存在为有的人进行虚假诉讼、滥用诉权、恶意诉讼、伪造证据、拒不履行司法义务等行为。对此,仙游县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持续深耕诚信诉讼体系建设。 ■源头治理, 以“内外约束”拉紧防范链条 今年2月,在1件销售代理合同纠纷的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敏锐地发现原告提出的双方约定的利息计算方式不符合交易习惯,让其当庭宣读《诚信诉讼承诺书》及《保证书》,并告知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促使原告当庭变更事实陈述及诉讼请求,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查明案件事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除了增强当事人内心约束外,仙游县人民法院还积极向平台数据借力,探索诉讼信息监管预警,建立“涉不诚信诉讼当事人名册管理台账”,将涉案数量多、标的额总量大、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恶意逃避送达及曾因虚假诉讼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五类当事人纳入台账,在立案、送达、审判、执行阶段,重点审查、严加监管,有效压缩不诚信诉讼行为生存空间。 ■依法惩戒, 以“精准打击”树立司法权威 为提升惩戒精准度,该院组建了非诚信诉讼行为甄别小组,由资深民事、刑事及执行部门员额法官担任小组成员,确保识别精准、惩戒尺度适当。2020年以来,已对6名涉隐瞒证据、滥用管辖权异议、拒绝移送清算材料等不诚信诉讼行为当事人处以罚金共计40余万元。 对虚假诉讼、电信诈骗、“拒执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失信及犯罪行为,该院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精准打击,依法惩戒,2021年以来,此类案件受理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查假纠错, 以“靶向整治”维护受害人权益 为打击“套路贷”虚假诉讼问题,该院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的实施意见》,对15名涉“套路贷”、滥诉、恶意诉讼的名录监管对象,通过强化举证责任、扩大职权调查范围、规制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对相对人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等方式予以警示。 2020年落实上述实施意见以来,监管对象的案件缩减至41件,同比缩减92.64%,且所有涉监管对象的案件均纳入案件质量监管范围,无一案件被改判或发回重审。 ■多措并举, 以“惩护结合”弘扬守信践诺 自被列为福建法院系统“诚信诉讼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重点研修项目的负责单位以来,仙游县人民法院始终以“维护司法秩序、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助推社会诚信”为职责,探索出“惩护结合、疏堵并举”的治理路径。 为实现“惩”“护”结合,激励当事人守信践诺,该院在深化“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基础上,创建“白名单”信用修复机制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为失信被执行人提供“造血再生”机会,鼓励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及时恢复当事人社会信用评价,最大限度减少对败诉当事人的权益影响,助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自2021年该机制实施以来,该院已发布“诚信白名单”30期279人,发出《自动履行证明书》20份,实现执源治理与诚信体系建设的“双赢”。 诚信诉讼体系建设对于建设诚信社会、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维护司法公信力、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仙游县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构建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的长效机制,打造诚信诉讼体系建设的“仙游范本”,擦亮红木艺都的“信用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