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提质增效,满足多样化需求——我市聚焦中小学课后服务推进“点题整治”工作

2022-11-10  陈沛达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陈凡幼  


“双减”政策实行后,中小学课后服务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该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促进学生更好回归校园、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部署,我市积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今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巩固提升“点题整治”工作要求,市教育局牵头深入开展“整治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质效不高问题,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项目,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拓展形式丰富内容

“课后服务还没推出的时候,小学放学的时间比较早,我们是双职工,每天接孩子放学成为很大的问题。现在有了课后服务,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同步,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学生家长黄颖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许多学生家长对此有着同样的体会。由于过去放学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不一致,造成了“接孩子难”“送回家无人管”等实际问题。有的家长还将放学后的孩子先送到校外培训机构,造成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

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推行的是“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鼓励学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分批设定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实现与家长接送时间“无缝衔接”。

采访中,记者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对于校内课后服务,家长们普遍表示欢迎,同时期待“提质增效”。有的家长希望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作业辅导答疑。有的家长则认为,课后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希望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文艺、兴趣小组等拓展服务。

围绕“点题整治”,聚焦群众关切,市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全市课后服务工作情况;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到校长、教师等教学一线群体中间开展走访调研,了解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难题,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倾听学生和家长心声,研究推出对策措施。各校结合实际,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记者近日在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操场上看到,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进行足球传接练习,或练习篮球运球基本功,或参加腰鼓队的击鼓练习。“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发了46门选修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奔向人生更大的舞台。”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副书记吴荔丹说道。

紧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前不久,在市实验小学教学楼后的一片空地上,语文教师黄秀阳带着参加课后服务的一年级学生动手种植麦冬,让学生直观认识中草药,了解传统文化。该校副校长陈秀娟介绍,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中,不仅有辅导学生作业、开展课外阅读,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了68个兴趣班,包括中草药、创客、莆仙戏、民乐团等社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有效锻炼学生能力,提升他们综合素养。

做好在校午餐服务

在开展课后服务中,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委托具备资质企业集中配餐、改造教学活动场所设施等方式,为学生中午在校午餐午休创造有利条件。学生是否吃好、休息好,也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结合开展“点题整治”,日前,市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来到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检查相关情况。

当天中午,在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装着午餐的环保材质保温箱准时运送到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先检查保温箱封条是否完整、车厢是否清洁,并进行食物温度测量。随后,餐盒被送到各个班级,不一会儿孩子们面前就摆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记者看到,每个学生的饭盒中有4个菜,外加自助的汤品。饭后,学生们在老师陪伴下,在教室集中午休。

市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楠介绍,此次重点检查该校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及工作开展、食品留样记录、陪餐、家长参与管理、餐费管理、供餐满意度测评等情况。比如,餐品中心温度有没有低于70℃、餐箱是否有密封条、标签信息是否齐全、陪餐记录是否真实有效等。

为做好校园配餐工作,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学校集体用餐配送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便捷、质优、安全的集中用餐配送统一机制,加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原材料进货采购、餐品配送、生产等管理工作,保障集体用餐配送食品安全。同时,提供在校午餐服务的学校试行校长、教师或家长陪餐制度,对午餐质量进行监督,确保用餐安全。

凝聚力量深入推进

去年底,市教育局等10个部门印发了《莆田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学生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多形式课后育人活动,探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课后服务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676所,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遵循自愿参加、公益惠民、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城区学校为主先行试点,逐步推进乡镇中心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健全教师关爱保障机制,鼓励社会专业人员、学生家长等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化的课后服务,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紧密合作的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课后服务已经让全市2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惠及千家万户。

记者从市纪委监委了解到,今年“点题整治”工作的整治重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学校课后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仅提供作业辅导或看管,兴趣特长类项目偏少,优质特色项目不多;二是学校在课后服务管理上存在“一刀切”倾向,未能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统一参加课后服务。

结合深入推进“点题整治”,我市在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2+N”课后服务模式。其中,“2”指的是“作业辅导+体育活动”两项基本服务,“N”代表科普、文艺、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多种拓展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课后服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点题整治”工作,发挥线上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和线下常态化督导机制的作用,落实课后服务规范运行的体制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序规范开展,满足学生、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