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仙游县举行艺术展演周、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促进莆仙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12月10日晚,仙游县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艺术展演周活动开幕。郑怀兴、王国金、许秀莺等仙游县莆仙戏文化名家在开幕式上受表彰。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精心呈现莆仙戏《春草闯堂》《团圆之后》《晋宫寒月》《百花亭》《叶李娘》等经典剧目选段,千年莆仙戏再绽芳华,广受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日,仙游县委书记吴文恩深入鲤声剧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要求,要注重培养艺术人才,招聘莆仙戏表演人才,奖掖一批莆仙戏传承人等,激励后辈人才传承创新创造活力,提升莆仙戏品牌效应。 仙游县代县长陈志挺提出,鲤声剧团要以建团70周年为新起点,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群众多演戏、演好戏。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关心、支持鲤声剧团的发展,做好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 艺术展演助发展 鲤声剧团是莆仙戏重要的专业表演团体,成立于1952年,建团以来培养造就了陈仁鉴、郑怀兴等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朱石凤、谢宝燊、王少媛等一大批优秀表演艺术家、戏曲音乐家,排演了许多全国知名的精品剧目,被认为是莆仙戏的一块“金字招牌”。 1959年,鲤声剧团演出的《团圆之后》被定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开莆仙戏晋京演出先河。20年后,莆仙戏二度晋京演出,鲤声剧团携《春草闯堂》献礼国庆30周年,在首都各戏剧院连演10多场。当年,老舍先生观看《春草闯堂》后,写下“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的诗句。随后,《春草闯堂》被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演出。 鲤声剧团演出的《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先后被列为中国当代戏曲十大悲剧和十大喜剧之一,不仅使莆仙戏这个地方剧种受到文化界的认可,也让莆仙戏走进大众视野。 鲤声剧团团长黄永志介绍,近年来,他们组织老艺人抢救排演了《春草闯堂·坐轿》《目连·开荤咒誓》《白兔记·井边会》等20个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同时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参与排练,并拍摄制作成录像资料永久性保存,确保优秀传统艺术薪火相传。11月,莆仙戏《叶李娘》上榜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现代人和后人留下艺术记录,留存莆仙戏艺术魅力。 在仙游县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艺术展演周活动开幕式上,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指出,鲤声剧团的70年,紧贴中国文化审美的变化,却恪守着剧种悠久而严谨的古典传统,70年的优秀实践,延伸着艺术命脉,是成功的古典再创造。 12月11日晚,著名剧作家郑怀兴莆仙戏作品折子戏在仙游鲤声剧场展演。演出邀请省文旅厅、省文联、省艺研院及省剧协的部分领导和专家、鲤声剧团老艺人等观看。还通过免费赠票的形式邀请社会热心人士观演,并在网络直播平台开启线上同步展演。 当晚,展演《新亭泪·哭新亭》《鸭子丑小传·审妻》《戏巫记》《搭渡》《叶李娘·四处求告》选段。现场座无虚席,观众表示,从表演、舞美、灯光、服装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鲤声剧团的用功用心。演出现场不仅见到许多老艺人,也看到许多新面孔,令大家对鲤声剧团的未来发展有了新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省文旅厅副厅长林守钦认为,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世代累积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省文旅厅将启动福建知名老艺人薪传计划,重点对莆仙戏老艺人和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拍摄,将整理复排经典剧目纳入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给予扶持。 学术研讨促传承 仙游鲤声剧团书写了闪耀夺目的艺术华章。建团70周年期间,专家汇聚仙游,围绕传承发展展开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彦表示,鲤声剧团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坚守民间立场,守望一方水土,为人民表演好戏。在创作方面,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本土作品,为剧团保持活跃生命力。“鲤声经验”对今日戏曲发展及全国县级剧团发展都具启示意义。 对新时代莆仙戏传承发展,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章团认为,剧团戏剧家和戏曲工作者要坚定艺术理想和追求,在戏剧文化沃土上,创作出更多富有思想内涵、洋溢美好情感、体现社会风向的优秀作品。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艺术家们,要为戏剧新人的成长铺路,使之成为剧种传承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将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戏剧作品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 研讨会期间,另一场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开拓新时代莆仙戏的新辉煌”的学术交流,在线上线下互联,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发言踊跃,既高度评价了剧团突出艺术成就,也直面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出实招解难题,探索新时代莆仙戏传承创新之路。 “新亭春草跃锦鲤,寒月团圆奏雅声。”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书记处原书记廖奔题写墨宝祝贺鲤声剧团70周年团庆。他说,鲤声剧团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莆仙戏,向全国舞台输送一场又一场优秀剧目。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表示,鲤声剧团创造出的艺术价值在全国受到认可,剧团创作的经典剧目,被国内多个地区、多个剧种移植表演,优秀的作品代代相传,经典剧目不断演绎。 薪火相传焕活力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莆仙乡镇戏韵绕梁,这种特定的民俗风情,促进了莆仙戏的繁荣,让古老莆仙戏延续千年。作为地方戏曲表演的专业院团,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演出一直是鲤声剧团的主要工作。 记者了解到,鲤声剧团每年开展“文化惠民、周周有戏”活动,全年共演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莆仙戏160多场次,观众达2万多人次。莆仙戏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演出达100多场,观众达18万人次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持续抓好精品剧目建设,鲤声剧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计划在5年内排演2个优秀剧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让剧团走出去。眼下,由民进福建省委会、民进莆田市委会、民进仙游支部与仙游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策划,剧作家郑怀兴编剧的《钱四娘》剧本已完稿。明年将交付由鲤声剧团排演。 今后,鲤声剧团将把培养莆仙戏表演艺术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每年选送一些人才赴专业戏曲学府进修,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鼓励中小学生走进剧场,提高对家乡古老剧种的认知和兴趣,让千年莆仙戏永葆青春活力。 当下,仙游县文化主管部门在“定政策、把方向、领导向、补短板,纠偏差、给扶持”上下功夫,加大复排经典折子戏力度,组织参加全省展演活动,努力让莆仙戏这朵千年艺术奇葩越开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