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市场准入更加便捷。该局深化“一业一证”“一表登记”“全域通办”等改革,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总局、省营商办、省职转办等肯定,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76万户,现有市场主体突破70万户、达71.2万户。 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制定反垄断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开展反垄断行政合规指导工作。查处全市首例互联网领域爬取数据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办不当竞争案件11起,其中有2起被省局作为典型案例。 助企政策更加实惠。开展助企纾困帮扶行动,共为2000多家企业免费检定强检计量器具20.68万台(件),减轻企业负担1600多万元,帮扶51家小微企业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2.19亿元。 ■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质量强市持续深化。该局深入实施品牌赋能行动,推动市政府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际家具品牌中心”成功落地仙游。启动开展第二届莆田市政府质量奖申报评审,省对市质量工作考核获得A级评定。认真贯彻标准化发展纲要,新增发布实施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2项、行业标准9项、团体标准3项,2个项目列入全省首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莆田高新区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验收。 服务产业持续发力。成立服务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小组,积极对接市级产业工作专班,指导企业升级改造、扩大产能、争创品牌,红太阳、诚壹等食品企业通过审评认证、顺利投产,“莆田鞋”图形商标成功注册,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出台《莆田市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持续激发知识产权创新活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99万件,注册商标总数达15.13万件,增幅15.20%;全市专利授权39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0件,增长16.61%,华峰新材料发明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三棵树、华峰新材料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恒而达新材料、亚明食品等10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新成绩 查案办案效力明显提高。立案查处1900多件,罚没入库4200多万元。加强行刑衔接,破获假冒化妆品重大案件4起、查处胃肠镜案件5起,分别获国家总局、国家药监局表扬。探索审慎包容监管政策,“三小”食品案件减轻处罚经验做法获国家总局《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刊登报道。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网络餐饮等“点题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作典型交流。持续开展“铁拳”行动,“两品一械”领域查办的1个案例被国家总局“铁拳”行动曝光台采用、1个案例入选国家药监局专项典型,食品、服装、广告等领域查办的6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同时,打击无合法来源成品油、“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守护戎装”、养老诈骗、医疗美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信用监管效应明显提高。实施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差异化监管,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归集,累计归集涉企信息10.81万条。抓好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企业年报率达95.19%,创历史新高。三棵树、恒而达等288家企业荣获“莆田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加油站“四个一”诚信计量建设获国家总局通报表扬。 智慧监管效能明显提高。稳步推进“电梯安全”“市场准入”等10个业务版块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顺利实现“智慧市场监管”与“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有效对接。 ■守稳安全底线取得新成效 “三品一特”防线守稳筑牢。全力推进食安创城工作,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顺利通过省级初评,并报请国务院食安办总评验收。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食盐销售环节追溯管理工作获得省盐务局表扬。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办结“两品一械”案件142件。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实现安全无事故,电梯智慧监管经验做法在全省会议作交流。加强产业质量监管,工业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9.8%。 落实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大宗货物疫情防控,做好涉疫物资质量、医药用品保供稳价等工作,未发生由物及人传播,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疫情防控转段后,迅速行动,从严从快查处涉疫药品哄抬价格案件5起,得到省局充分肯定,经验做法在全省专题会议作交流。 维护消费权益公平公正。全力做好“双号并行”工作,受理12315、12345投诉举报14.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1200多万元,3个案例入选全省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其中1个入选中消协年度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