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斩获全国“文华大奖”优秀剧目的莆仙戏《踏伞行》晋京展演。该剧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展演”剧目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演绎,为首都戏迷与在京莆籍乡亲奉上一出顶级的艺术盛宴(如图)。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后的首都春意盎然。当晚7时30分,北京天桥剧场座无虚席,莆仙戏《踏伞行》铿锵开锣。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清华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联袂演出,用委婉古朴的唱腔与细腻传神的科介,把《踏伞行》这段“风雨同行才是真”和合故事动情演绎。 《踏伞行》由著名莆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周长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前后历经5年多13度打磨提升。该剧讲述两个早已定亲却从未谋面的青年男女在战乱中偶遇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演绎的唯美、感人爱情故事,被戏剧界誉为“古老剧种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碑之作”“戏曲守正创新的典范”。 记者了解到,尽管《踏伞行》剧组之前已进行数百次的排练,一路摘取诸多荣誉,但为了能圆满完成此次展演,导演徐春兰特地又来到现场指导,剧组也提前一个月进行封闭式排练,全体主创人员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歇训练,不断提升,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完美的舞台效果。 演员上台谢幕后,记者看到,散场后,戏迷仍不舍离开。祖籍河北的马璐璐第一次观看莆仙戏,让她感到很震撼。“演员对感情的表达非常细腻,道具、灯光也很美。”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观看莆仙戏。 祖籍北岸东埔镇的林姓乡亲告诉记者,来北京很多年了,他还是热衷莆仙戏。这次,《踏伞行》给他带来很大的触动,想不到“莆仙戏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上得了农村的小戏台,也登得上北京的大舞台”。 吴清华介绍,作为地方剧种,能够登上北京的舞台,能迎来这么多北京的院校专家、院团主演到场,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期待。他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责任在身,今后将多创作优秀作品,把莆田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据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遴选了全国各地艺术专业院团排演的61部优秀剧目,展演采取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相结合的方式,于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底,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120场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