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社会>社会广角>

留住古韵焕发新生——仙游县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赋能乡村振兴

2023-06-26 黄凌燕 郑志忠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李剑莹  

6403903383bd8f55580145b008e2fafb_mzrb0626A03_001_01_b.jpg

仙游县济川村古厝庭院。 张力 摄

062685397be46c048e9b8c46bc2683b3_mzrb0626A03_001_02_b.jpg

榜头镇特色民居古厝。 林圣裕 摄

仙游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在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充分利用民间丰厚的文物古迹,培育乡村文旅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前不久,游洋镇龙山村、兴山村和天马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仙游县的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增至一镇九村。

千年古邑仙游,沉淀下丰富的文物古迹,留下灿烂的文化财富。全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569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20处,县级文保单位185处。

在仙游,文庙和书院,彰显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寺、庵、亭、宫、观,展示独特的艺术风格;古民居、古牌坊、塔坊等,诠释“仙作”精湛工艺;古道桥梁、陂井建筑,镌刻行善积德、执政惠民的人文丰碑;古街老巷,见证沧桑岁月,商贸的繁荣。一处处文物古迹,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间,形成仙游独特鲜明的文化底色。

统筹做好文物古迹保护、传承、利用,仙游县打出“组合拳”,留住乡愁记忆,赋能乡村振兴。

普查认定 摸清底数

上半年,仙游县对已公布并挂牌保护的165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保护图册编制,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该县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2020年12月起,开展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共普查50年以上建筑1559处,评审认定历史建筑265处、传统风貌建筑515处;公布9批历史建筑250处、4批传统风貌建筑401处,充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民居、古村落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迫切需要有序保护,而保护的第一步就是对村镇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对于普查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仙游县适时跟踪管理,建立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保护利用制度。成立仙游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仙游县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服务中心和仙游县古厝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形成县住建局牵头,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该县每年拨付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并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据统计,2021年以来,共争取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专项资金7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促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利用,目前共争取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73.86万元。

今年,西苑乡柳园村仁德宫、社硎乡白洋村汉口刘氏大厝、榜头镇坝下社区三座厝蔡氏祖厝、赖店镇留仙村后代陈氏上厝、游洋镇兴山村山头土楼等5栋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获得省住建厅下达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115万元,用于改善提升。

活化利用 开发文旅

在游洋镇天马村,一座刚建成的石门桥横跨溪面,为村庄增添新景。

游洋镇天马村党支部书记郑星辉介绍,该村临近高速出口,交通便捷,拥有天马古厝等众多传统村落,又是郑樵后裔唯一聚居村。村内还有石门峡谷和天马山等自然山水景观。立足文化和自然优势,该村推动“石门峡谷+天马山+传统村落+田园风光”串点成线,围绕“登游洋天马山,打卡石门峡谷,夜游天马古厝”一日游路线,打造“道口新邑,山水天马”品牌,开发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眼下,该村正加快实施传统村落整治提升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050万元,完成外石门古村落活化利用及其周边环境提升改造配套工程,目前已完成古村落环境整治提升、古村落房屋修缮、萩芦溪小流域综合整治等部分工程。该项目列入2023年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名单,并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获得补助资金350万元。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仙游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仙游县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注重古建筑保护利用,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35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1条古街的传统风貌建筑群进行修缮,活化利用,成为村口乡土建筑景观、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和民俗文化载体。

如今,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石苍乡济川村,中国传统村落游洋镇天马村、兴山村、龙山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盖尾镇前连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榜头镇以及省传统村落西苑乡柳园村、赖店镇留仙村、钟山镇朗桥村和西林村西林自然村均做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传统建筑成为乡村旅游胜地,利用古建筑、古树古道等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宜居乡村,打造村史馆、短视频基地、国画艺术研究院写生基地等,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亮起来。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该县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利用“福建省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鼓励群众在平台上对已评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古厝对外租养,利用其资源价值,“轻租重修”“以用为养”,为老屋注入新生命,目前已推动7个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上线租养平台。

侨宅保护 探索新路

在仙游县榜头镇象山村,一座“井尾祖厝”规模宏大,这座古厝的主人为杨育善、杨如何、杨天示、张妈四兄妹。清朝末期,他们侨居印度尼西亚,发家致富后,回乡盖起这座侨宅。

像“井尾祖厝”这样的华侨古厝,在仙游还有很多。此次通过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摸清了仙游县侨宅的底数。普查汇总数据显示,由华侨出资建造的50年以上建筑有81处。经专家评审认定,公布历史建筑34处,传统风貌建筑24处,列入预备保护目录8处。它们成为仙游县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一抹靓丽风景线,展现莆仙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

龙华镇貂峰村的远峰厝是仙游县公布的第八批历史建筑。该古厝始建于1958年,由华侨吴嘉模捐资建设。命名为“远峰”,意为“远离家乡踄洋泗地展鸿图,峰叠图屏返里庚投建家园”。建筑格局为双座二层七间厢带左右护厝,构造十分精美,是当地大型侨宅的典型代表。当前,远峰厝设置了吴嘉模纪念堂、茶室等,赋予老侨宅新作用,成为当地新的文旅打卡地。

在推进侨宅保护利用时,部分群众因担心自家侨宅被评定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后,今后装修改造、新建翻建等需要报批,对评定存在抵触。对此,仙游县加强宣传引导,为其解读相关政策,同时广泛宣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增强群众对涉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意识,消除群众顾虑。

下一步,该县将鼓励群众对已评定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侨宅进行修缮加固、活化利用,进一步挖掘侨居文化内涵,增加侨文化韵味,为乡村振兴探出新路。

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让散落仙游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留得住“形”、守得住“魂”,绘就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文化美丽画卷,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愿景。


专题推荐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