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气象服务,让木兰溪沿线龙舟赛在晴好天气顺利举行。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局获悉,市政府批复同意木兰溪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该项目将在木兰溪全流域围绕生态气象观测系统、流域智能数字精细预报系统、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施行。 据介绍,2020年,市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启动建设木兰溪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以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助推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 木兰溪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一期)项目开启以木兰溪流域上游生态气候评估、中游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下游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木兰溪流域分段式生态气象服务,上游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中游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下游溪海融合气象服务保障,在全省打造溪流生态气象服务样板。 通过木兰溪流域气候变化效应评估、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评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评估等,为木兰溪生态保护提出气象建议。通过生态保护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评估,提升干旱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能力。同时,针对生态旅游开展的影响预报,活跃木兰溪沿线文旅产业;针对致灾天气开展的影响预警,对防灾减灾救灾起到“指挥棒”的关键作用。去年一期工程完工。 今年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实施二期工程建设。 在提升流域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方面,建设天气雷达,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推进大气垂直廓线观测网等建设。在木兰溪流域开展空气温压湿、负氧离子、土壤温度观测。在沿海区域开展海上能见度、海气通量、辐射观测,开展海岸沙温观测等。 在提升中小流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方面,开展复杂地形下暖区暴雨发生发展机理及精细化特征研究。发展木兰溪流域暴雨和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形成24小时内空间分辨率不超过1公里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产品。 提升流域精细面雨量与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发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和智能数字精细预报的木兰溪流域面雨量监测与预报技术,实现24小时内1小时分辨率的精准化预报。开展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短临预警,实现24小时内逐1小时1公里高时空分辨率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提升城市内涝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发展城市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联合住建、城管部门建立城市内涝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 在提升流域灾害防御气象保障服务支撑能力方面,建设流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发展“情景-仿真-应对”模式技术,支撑流域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建设基于影响预报的多场景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无缝对接智能天气预报系统,对接全市一张图、惠民宝、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网格化治理系统等,面向党委政府和应急、水利、农业、生态、公安、交通、住建、能源、城市管理、通信、文化旅游等部门实时提供监测预警服务支撑,面向公众、行业实时提供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服务。 在提升流域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方面,聚焦“生态效益”,挖掘“中国天然氧吧”“清新福建·气候福地”等气候品牌价值,深入推进枇杷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和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聚焦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实施农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在提升海洋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方面,聚焦“海上莆田”建设,加强海洋气象灾害防御,建设覆盖岸基、海基、岛基的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网。加强海洋气象资料获取,提升重要港湾的海雾和大风精密监测能力,推进滨海重大工程、重点港口码头、船舶、海上大型风电、海上牧场等气象观测设备搭载,推动浮标、海上桩基、航标等海上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加强临港产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智慧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提升海洋养殖、近海航线、滨海旅游、海上风电、海上救援和海上重点工程等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下一步,市气象局将按照建设方案抓好各分项工程实施,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提高莆田高质量气象现代化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木兰溪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