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 回族文化馆 培英厝 休闲设施 南潮宫 □村情概况 砺山村位于度尾镇东北部,是莆田市十一个少数民族村之一,距集镇中心1.8公里,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0亩,山地面积1600亩,全村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1户,总人口3027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101人。砺山村地形两面夹山,腹地穿流秦宅溪,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蔬菜、文旦柚等经济作物,多为小农经济。 □村庄荣誉 2004年砺山村被莆田市政府评为回族自治行政村,先后又荣获“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县级文明村”“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砺山村是莆田市十一个少数民族村之一,也是度尾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砺山郭氏传说元代从河南播迁而来,以“洛阳”为堂号,以唐代郭子仪为祖籍,古称南潮,砺山郭氏至今有600年历史,拥有着独特的地理资源和回族民俗文化。 □文物古迹 培英厝 砺山村内现有康、雍、乾年间保存下培英厝、横头厝等八座别具一格古民居。其中最具有特色和规模的是培英厝,其规模宏大,占地近千平方米,房屋近百间,建筑质量上乘,二百多年过去了,整座房子仍坚固如新。参观者无不为当时建筑者的工匠精神折服。培英厝的建设者叫郭瑞英,清乾隆年间人,他开设当铺,置田园,兴家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不平凡的财富,且一生做了大量的好事,如铺桥修路、筑宫修殿。 南潮宫 南潮宫地势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后枕东山,前仰砺山,地理位置特殊。宫筑由门厅、主殿、两旁廊庑和左侧厢房组成,占地800多平方米,已被列为全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上刻有“庙对砺山观虎变,灵昭潮水庆龙兴”楹联,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书法家郭尚先撰写的。 宫内石柱上有郭怀师徒自清乾隆九年至嘉庆九年历时60年精雕而成的蟠龙、麒麟、骏马、飞凤、花鸟、人物、云朵等图像。郭怀雕刻的蟠龙石柱,让人震撼的是那一公一母两蟠龙的头部设置在离地1.5—1.8米之间,同人的身高一般,他把人们想象中的腾云驾雾、雷霆万钧的神圣使者雕得温顺儒雅,在人来人往中,它同你摩肩擦背,似乎高高在上的神龙就在你我之间,高大但不神秘,神圣却可亲。 □古今名人 郭怀(1748年—1835年),是一位石匠世家传人。其父郭力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石匠,在家庭氛围影响下童年时就对石雕情有独钟,少年时进入私塾读书六年,青年时弃学跟随父亲学艺。18岁起他不满足于父亲的雕技,游走天下,博采众长,观察到各地石雕、木雕、玉雕的技法,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南派雕刻流派,并开辟出“蟠龙石柱”这一独门绝活,成为“八闽雕龙始祖”。 □特色产业 砺山村土壤肥沃疏松,阳光充足,是种植文旦柚的首选,故砺山村大力发展文旦柚产业,并自始至终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砺山村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砺巴寨和洪家埔开发约150亩果园,共种植2000棵文旦柚,总投资100万元,年产值达50万元,实现群众就业、产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了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砺山村继续在砺巴寨和虎头坪扩建200亩文旦柚。 □发展变化 走进度尾镇砺山村,只见乡村公路宽敞平坦,回族文化馆极富地域风情,散步其间的古厝由崭新木栈道相连……呈现出一派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魅力。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砺山村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绘就了一幅村容美产业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据悉,砺山村是少数民族村,村里90%以上的人口是回族,有独特的地理资源和回族民俗文化。 砺山村规划构建“一心两廊三区”布局。一心是郭怀文化中心,打造以南潮宫为起点,郭怀故居为终点的系列体验馆,宣扬石雕艺术和回族文化;两廊是村庄交通走廊和生态景观走廊;三区是古民居文化区(打造以回族文化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林地雕塑文化区(体验生态林地,感受石雕艺术)、生态农业观光区,打造“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要致富,先修路。该村村部前主干道,原本只有5米宽,两车不能并行,一到节假日就拥堵,村民反映强烈。为此,该村去年启动村道扩宽改造工程,并顺利竣工。一条长1500米、宽8米的平坦大道展现在眼前,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在主干道建设了排水工程。不仅如此,该村还对道路两旁实施亮化美化,村民的庭院围墙统一规划,安装白玉栏栅,栽种花草,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建设了70盏太阳能景观路灯,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在该村南潮宫旁,修缮一新的回族文化馆色彩明朗,让人眼前一亮,极具少数民族地域风情。这个文化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将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现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并设置了舞台,不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表演和群众性文娱活动,打造成该村村民的精神文化乐园。 在该村200余年历史的培英古厝前,广场上鹅卵石步道清幽,休闲凉亭古朴,还竖起了二十四孝石牌,这里经过该村保护、修缮,打造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该村的八大古民居至南潮宫之间,已建起了1000余米的仿古木步游道相互通连,古色古香,构成乡村又一道靓丽风景。 如今,该村四季果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占地300余亩,种植文旦柚、葡萄、柑橘等,成为了一大富民产业。下一步,郭怀文化园、南坝洋果蔬园、虎头坪文旦柚果园将陆续建设,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