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先后制定实施8部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推动河湖长制和河湖保护工作规范化、体系化、精细化,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以法治之力 护绿水长流

2023-09-18 陈祖强 刘朝刚 陈雅纯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陈凡幼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立法实践为莆田河湖保护立规矩划底线,为建设山水诗画生态韵城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立法工作及时跟进。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召开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和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组织农业农村工委、环城工委、法工委有关人员赴省内外学习推行河长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河湖长制相关内容写入条例,确保法规条文能切实解决水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

东圳水库位于延寿溪中游,是我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供应全市150多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2018年,《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成为我市第一部生态文明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落实东圳库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是河湖长制首次写入我市地方性法规。

立足莆田特有的自然山水生态格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对其中的“一库、一水、一岛、一心、一山”,即莆田人民的“大水缸”——东圳水库,母亲河——木兰溪,妈祖文化发祥地——湄洲岛,荔林水乡特色区域——城市绿心,进行立法保护。除《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外,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莆田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莆田市山体保护条例》《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保护条例》等环境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一年多时间,就制定实施了《莆田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与福州、泉州等设区市共同作出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进一步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推动河湖长制和河湖保护工作规范化、体系化、精细化,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了加大监督力度,推动地方性法规正确有效实施,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莆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的决定》,让法规得到普遍的遵循和执行。

“及时把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有利于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加大保护建设的力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2020年出台的《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绿心水域实行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水质主要指标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2021年,《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保护条例》规定,流域保护实行河湖长制,建立市、县、乡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

2021年以来,关于泗华溪水质下降的群众反映比较突出。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迅速回应关切,深入调查研究,实地了解情况,找准找透症结,监督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开展泗华溪整治工作。2022年1月7日,泗华溪清淤工程正式启动,仅用18天时间便完成沿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清淤工程顺利完工并回水,目前河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2022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以“助推河湖长制实施”为主题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日”,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监督。同年10月,泗华溪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活动启动。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围绕水环境治理等情况开展监督……

今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荔城区、城厢区按照“党委重视、人大督导、政府主导”模式,建立人大、部门、镇街、代表“四方会商”机制,将下厝河、下磨溪治理作为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示范段,由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联动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苏永革多次带队深入一线调研。荔城区、城厢区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从干塘清淤、溯源排查、问题整治、生态修复、定期补水五个方面开展专项治理。

8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再次举办了市级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培训会,为市级人大代表监督员及今年重点监督的各县区(管委会)12条河流的各级代表监督员作专题业务培训。据悉,去年6月,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专班,并编制了工作手册,将人大代表纳入河湖长制监督治理网络,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共护一方碧水。

金秋时节,莆阳大地水清河晏,木兰溪穿城而过,一条条河湖,串联起美好生活,向着幸福汇流。得益于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我市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逐步迈向“有能有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省政府首批工作激励市,改革举措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获10多次全国性表彰或典型案例分享。木兰溪获首批示范河湖等20多项全国性荣誉或肯定,成为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

法者,治之端也。河湖保护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撑,有助于纵深推进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铺展山水诗画生态韵城画卷。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