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来到仙游县度尾镇八一柚场,实地调研自己研制的文旦柚专用有机肥施用效果。经现场对比,专用有机肥成效明显,柚子长势喜人。 文旦柚种植业是度尾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果实品质直接决定果农收成。仙游县根据度尾镇群众反映文旦柚裂果率比较高、影响收成等问题,创新“以实践实训中心为基点、以村庄和产业规划为核心,实施若干合作项目”的“1+2+N”校镇共建新模式,依托合作高校专家团队力量,在文旦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聚焦果实木质化、土壤酸碱度调节、裂果率高、病虫害防治、营养成分单一等产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成立了仙游县文旦柚研究院,并在“柚香田”片区建立廖红工作室和实验室,打造人才赋能特色产业新样板,示范带动文旦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优质师资育才夯基 去年,仙游县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标准,深挖合作高校师资优势,提升文旦柚产业人才资源“含金量”。依托省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共建高校优秀专家团队,建立由吴林坤教授等共建单位派驻专家、科技人员组成的文旦柚专家团,先后到文旦柚科研基地和田间地头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教学10余场次,16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基地开展科研活动,帮带培养本土种植人才1000余人。 仙游县还以获批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为契机,开展“文旦柚提质增效”项目研讨,30余个规模文旦柚基地共计400余名柚农参加蜜柚绿色提质品改增效技术培训,刘坤泳、余志成等一批“土专家”脱颖而出,形成雁阵效应。 今年,仙游县深入实施“百个乡村CEO团队培育三年行动”,邀请共建高校专家教授到该县讲学,培育柚农、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并在电商直播、文旅融合、创新宣传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带动全县文旦柚销售额超1.5万吨,2023年文旦柚产值实现上涨60%,柚农人均增收约7500元。 以科研技术育种培土 近年来,仙游县以助力产业提升为目标,紧扣品改重要环节,为文旦柚产业发展“搭棚支架”。为破解文旦柚木质化、裂果率高等不同问题,分类进行品种升级科研工作,度尾镇与福建农林大学潘腾飞教授团队对接,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个,推广不裂果的高品质文旦柚新品种2个,建立3个文旦柚品质提升综合技术示范园,示范推广文旦柚高优生产技术500亩以上,助推文旦柚品种“提档升级”。 今年,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等高校专家团队运用“土壤改良用肥+调整施肥位置+果园生草+禁用除草剂”减肥减药种植技术,研制文旦柚专用有机肥,在度尾镇文旦柚园全面推广运用环剥促花保果、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农业“五新”技术,提升文旦柚产业发展支撑力,已建设文旦柚新施肥管理试验基地600亩,试用推广2000亩。 目前,度尾镇以高校共建为契机,打造“柚相邻”共富实践示范区,建立60个共富基地,由高校科研专家团队通过零距离对接、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零费用培训,为600余名一线柚农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提升文旦柚品质,2023年裂果率降低20%以上。 以专业知识建章立制 当前,仙游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抓住人才关键要素,将完善制度、增强制度执行作为文旦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由合作共建高校廖红、吴林坤等专家教授进行指导,围绕文旦柚果园高产高效生态种植,先后对接高校来仙游考察文旦柚产业14批220余人次,划分“仙游文旦柚种植区域红线”,不断推进文旦柚产业专项规划编制。 在校镇共建的高校专家团队指导下,仙游县文旦柚协会以文旦柚品种提纯复壮、柚园退化土壤改良、面源污染防治、文旦柚精深加工等为重点,校镇共同编写《标准综合体》《苗木培育技术规范》《栽培技术规范》等3部文旦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文本,形成文旦柚种植统一管理规范。 眼下,度尾镇依托合作高校共建文旦柚科技小院,以文旦柚高产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为核心、创新提升文旦柚栽培与生产模式,建成绿色、生态、优质的文旦柚种植示范基地5个700余亩。今年3月,度尾文旦柚科技小院获批“福建省第六批科技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