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精心培育13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优存量、促增量、增总量、提质量,加快提升全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做强产业链,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之基。我市实施“一产业链一专班”,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链长,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逐一绘制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以及招商“客商库”“项目库”,理清产业发展优势、短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精准指引。举办东南亚经贸恳谈会、京津冀招商推介会、上海专场推介会等,持续招大引强。今年“9·8”投洽会期间,我市集中签约33个项目,涵盖生命健康、鞋服、现代服务业、文旅等产业。 布局创新链,增添绿色高质量发展动力。我市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吸引59个创新人才团队入驻。出台《莆田市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推进“一产业链一研究院”建设,依托莆田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福建物构所等,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等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创新选派“科技副总”,制定《莆田市选派“科技副总”的实施方案》,已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拔2批科研人员到企业挂任“科技副总”,为企业科技创新突破瓶颈“精准把脉”,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资金链,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市聚焦多元要素投入,强化企业创新研发的主体地位,制定税收减免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长效机制、自主增加研发投入。市再担保公司创新“白名单”企业融资模式,省“金服云”平台设立莆田专区,500多家企业获得政策性贷款超10亿元。加大担保费补贴资金力度,搭建高效、便利、可靠的“金融+产业+科技”对接平台。“莆田市信用科技赋能企业加速度”获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优秀案例。我市还设立产业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兴莆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资本“活水”。 拓宽人才链,强化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我市制定出台《莆田市人才支撑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市共有各类人才58.5万人,其中省市级高层次人才7526名。制定《莆田市柔性引才认定支持办法(试行)》《“莆智回归”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围绕我市人才急需紧缺领域,采取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同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联姻”,依托莆田学院成立莆智回归联络中心,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市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挑选186名科级干部建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联系省级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服务。每月定期开展“人才活动日”,目前已开展60多场各类活动。每月6日开展人才热线服务,目前已解决人才各类问题366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