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县第二华侨中学,医务人员正在对学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这项工作是通过业务协同系统,统一登记、审批、调度通过后实施的。 近年来,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存在名目杂、轻实效等问题,增加了教师非教育教学的负担。县教育局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开展实践,依托“全市一张图”数字赋能,加强涉校项目清单管理,力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减轻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仙游县第二华侨中学工作人员打开业务协同系统,由县卫健局主办的无结核社区进校园项目实施、跟踪情况一目了然。县卫健局等部门通过平台已在多校完成该项工作。经协同中心批转、申请单位进校、学校紧跟反馈,实现工作周期闭环。截至目前,已有7个部门通过平台开展22次进校园项目。 县卫健局信息股负责人李利荣表示,以前开展该项活动的流程较为复杂,现在只需将申请提交给平台,医务人员再根据平台调度中心的安排开展工作即可。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整个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明确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完善源头管控,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目前,数字赋能“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平台统筹运行良好。让学校安心教学,让教师安静上课,不少一线教师直接感受到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带来的变化。县教育局分管领导程烟萍告诉记者,该局依托“全市一张图”数字赋能大平台,建立“三端”协同体系,在精简涉校项目方面,成效明显。今年的社会事务进校园保留了6项,压减合并了33项,压减合并率达84.6%。程烟萍表示,该局还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精神,拥抱数字赋能、基层减负的新时代,持续提升我县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