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美丽仙游清风入怀,草木葱茏。10月10日至12日,印尼仙游乡亲总会会长杨宗庆携印尼仙游籍侨胞一行184名,跨越重洋,回乡寻根问祖。回乡期间,侨胞们身临其境感受仙游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多角度体验特色的仙游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仙游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木兰溪是仙游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这座千年古邑的文明,也滋养了万物生长。侨胞们首站选在木兰溪畔。 晨曦中,侨胞们一边欣赏木兰溪的美景,一边开展健康徒步活动,了解木兰溪文化,体验人水和谐之美,拉进和侨胞之间的体育交流。休息时,在兰溪大桥广场上,他们品尝家乡美食,了解赤饼、花生汤背后的文化故事。一道道仙游传统美味,唤起大家记忆中的乡愁。 印尼仙游乡亲总会青年团团长关统议出生在印尼泗水,却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回国探亲。再次踏上木兰溪的步道,脚下是潺潺流淌的溪水,远处成群的飞鸟在水面追逐戏水,他不禁感慨万千。 “正是仙游特有的文化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心中种下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我认为举办多元活动是重要途径。”关统议说,“未来,我将继续参与侨聚仙游青年沙龙、‘亲情中华’夏令营走进仙游等活动,让更多的海外朋友了解中国文化,也让更多人爱上仙游,走进仙游、宣传仙游、支持仙游。” 印尼仙游乡亲寻根团成员陈鸿基是一位“侨二代”。在印尼长大的他,自幼接受的是中文教育。他告诉记者,记事以后,他听父母讲过蔡襄、林默等莆仙历史名人的故事,后来有一段时间学校没有上中文课,父亲还为家里孩子们报中文补习班,这次来到家乡,听到家乡话,真是熟悉又亲切。 “从小长辈们就常对我说,福建仙游是我们的故乡,中文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告诉其他乡亲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动员他们重游故乡。”陈鸿基呼吁,广大海外侨胞要让自己的下一代学中文、会中文,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交流、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仙游九鲤湖的登临览胜令侨胞一行难忘。九鲤湖景区内,侨胞们一路迈过通仙桥,拜谒九仙祠,沿着木栈道而行,观赏摩崖题刻和九鲤飞瀑,了解九鲤湖祈梦文化。 寻根团侨胞林雪萍是第一次回到仙游,她说,看过很多风景,最美的地方永远是家乡,虽相隔千里,之前素未谋面,但乡音未改,血脉相连,家乡人的热心温情让她很感动,今后将常回家乡看看,加强与亲人的联系。 最后一晚的行程,我县安排的是印尼仙游乡亲寻根团“千山万水路共话桑梓情”招商推介暨文化交流主题联谊活动(如图)。活动从播放仙游招商宣传片,围绕仙游发展定位、政策优势、公共服务、人文历史等进行多维度介绍,重点对仙游新能源动力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工艺美术、鞋服纺织、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文旅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九大产业展开招商宣传推介。让侨胞感受家乡新变化、发现合作新机遇。 温情满满的文化交流联谊晚会上,印尼特色乐器昂格隆演奏、印尼巴厘舞蹈、莆仙戏、太极、武术表演等节目轮番上演,侨胞们或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或专注倾听品评。 “家乡还是原来的味道,但多了现代化气息和历史人文融合之美。”杨宗庆说,开展寻根团文化交流是沟通乡情的纽带,这次活动让回乡印尼侨胞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也让他们见到了家乡的亲人,与亲人团聚,“作为华侨,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要自己走到故事里,了解家乡的变化,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他说道。 共叙乡情乡谊,共话文化传承。其间,印尼仙游乡亲还参观了三福艺术馆和仙作博物馆,近距离走进仙作展厅,欣赏精美木雕,了解仙作流派、历史、鉴赏方法等基础性知识,感受仙游深厚的艺术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