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度尾文旦柚成熟上市的季节。金黄的文旦柚挂满枝头,果农穿梭于柚林,采摘、挑拣、装袋,享受一季丰收。 近年来,度尾镇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柚”势,从改善柚果种植土壤品质、科技赋农、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去年,度尾镇文旦柚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量4.68万吨,年产值4.28亿元。 ■深植沃土蓄足发展底气 10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利众集团车垅基地,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成员正忙碌于林间,采集不同深度、不同方位文旦柚种植土壤,并进行土质检测。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王寒雪介绍,今年团队运用“土壤改良用肥+调整施肥位置+果园生草+禁用除草剂”减肥减药种植技术,研制文旦柚专用有机肥,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提升文旦柚产业发展支撑力。经过一年的实践,示范果园表层土壤酸碱度平均提升0.8,挂果量平均提高30%以上,裂果率下降20%以上,柚果品质大幅度上升。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绿色技术的创新进步。自去年8月福建省农林大学与度尾镇开展校镇共建协作以来,廖红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前往度尾镇各文旦柚果场调研,选定该镇红山、八一、县后、车垅等600亩文旦柚果园开展试验,推广试用2000亩,解决土壤酸化、施肥不科学、裂果率高等问题,把研究成果、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以科技助力度尾文旦柚土壤治理,在获取文旦柚佳果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双丰收。 ■科技赋能助力提效增益 近日,在度尾镇绿田云和家庭农场,一架无人机在果园上空盘旋,快速地将新鲜的文旦柚吊运到装货区。 度尾的文旦柚大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地中,过去果农们需要肩挑、手推车将文旦柚运送到收购点,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农场负责人林春海介绍,今年第一次尝试无人机吊运文旦柚,每趟吊运80斤,一次只需2分钟,一天能运送230多趟,相当于6至8个工人一整天的运载量,不仅省时省力,在面对复杂地形时还能避免工人受伤。后续他还考虑将无人机运送运用于该农场的柠檬、红美人柑橘的采收和肥料运输上。 运输小火车穿梭于田间地头,“黑科技”无人机活跃山林……运输方式不断革新,不仅助力果农提升效益,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同时,自动化分拣、5G示范果园等先进技术正在持续融入文旦柚农业生产,不断提高产业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深挖特色绘就共富新景 近年来,我县以柚为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品牌,“度尾文旦柚”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前不久举办的2024年仙游县农民丰收节暨度尾镇第八届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动,以文旦柚产业为主题,为四方来宾展现度尾的地域文化、旅游形象和人文风情。活动设置文旦柚采摘体验、拍照打卡点等,还将圣山岱仙寺、李耕故居、潭边鹿鸣桥等当地八大自然名胜区串联,推出体验、观光、研学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文旅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度尾文旦柚研究院与多家食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以文旦柚为原料的深加工新产品,放大“柚”文化效应,使文旦柚产业实现从单一销售到多元化发展转变。 产业兴旺,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柚相邻”片区党委的引领下,当地通过“公司+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从各自“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以深度融合谋求共同发展,实现销售更广、品牌更响、卖价更高、效益更好。同时,成立“柚相邻”共富基金,每年增加共富基金超300万元。2023年文旦柚单价稳步上涨,柚农人均增收7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