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仙游县钟山镇的莆田市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只见一排排吊袋立体式培植的黑木耳长势喜人,一朵朵鲜嫩的木耳,乌黑发亮、弹性十足,工人们正抓紧时间采摘成熟木耳(如图)。 “我们采用的是‘大棚+吊袋’种植模式,大大提高每桶菌棒的产量。”该公司总经理张国雄一边查看黑木耳的长势一边说道,本次共种植2亩左右,约产出6万桶黑木耳。 张国雄说,公司第一代黑木耳种植采取地栽模式培育,该模式一亩地能放置一万桶左右的菌棒。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抗风险能力差,病虫害较多。且地栽的菌棒受露天环境影响,湿度不好控制,易出现长势不均,产量差强人意。如若遇到连续3天下雨的情况,菌棒的烂桶率超过70%,产量减少三成左右。此外,地栽模式下只能采用人工种植、人工采摘的方式,人工成本较高。后来,在市农科所省级科技特派员邱春锦的帮助下,公司改进种植方式,改良黑木耳的生长环境,促进增产增效。 “吊袋种植与大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控湿度和温度,菌棒采光均匀,用喷淋系统进行洒水作业帮助菌棒生长均衡,不会出现菌棒顶端生长旺盛、末端出菇不理想的情况。即便下雨对黑木耳的生产和采摘也没有影响。”邱春锦说道。 据悉,吊袋种植模式人工成本降低30%,而且木耳的品质更稳定,有利于后期销售。 “黑木耳的种植方式较为简单,对环境要求较低,是一种非常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经济作物。”邱春锦介绍,家庭种植黑木耳,做到精细化管理,能让黑木耳的产量更好、效益更佳,既可丰富百姓餐桌,也可以作为群众副业,帮助增收。同时,企业也可进一步发展食用菌“智慧工厂”,对企业和农户都是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