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五百罗汉作品展引关注。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5月11日,周末,不少游客走进仙游三福艺术馆,参观宋代土龙泉青瓷五百罗汉作品展。500尊青瓷罗汉的造型、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这是全国目前最全的青瓷五百罗汉,也是规模最大的青瓷组模作品。 “这是青瓷艺术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仙游县土龙泉青瓷研究所负责人、青瓷五百罗汉创作者陈万龙说,他在8年前开始构思,找到多位制瓷行家一同设计罗汉形象,后又定制了模具。由于数量较多,需要做到外形各异,且烧制过程讲究火候,成品率只有1/6。为此,花了3年多时间才烧制完成这组作品,眼下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古时福建一些窑口生产的仿龙泉青瓷,被称为“土龙泉”。“青瓷作品想要烧制成功,是相当难的一件事,经过选泥、拉坯、素烧、上釉、烧窑等70多道工序后,在开窑前一刻都无法断定作品的成败。”仙游县土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人员陈清华深有体会地说,特别是施釉和烧成两个环节最难把握。 陈万龙力求仿古又推陈出新,致力福建土龙泉青瓷复兴,潜心研究复刻土龙泉古瓷,把仙游各古窑址老瓷片标本收集起来进行研究,累计11吨重。 “仙游境内的土龙泉窑系,目前公认最好的窑口是大济镇溪口窑,所以复制工作以那里的古瓷片为准。”陈万龙说,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研制、分析、化验、比对、鉴定,终于将烧制出的青瓷与古瓷片的成分吻合度提高至90%以上。 与青瓷打了30多年“交道”的陈万龙,让青瓷焕发出新光彩。仙游青瓷产品打入浙江省龙泉市和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市场,销往全国其他地方,还出口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仙游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万龙成为该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其多件青瓷作品获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福建省博物馆等馆藏。 青瓷茶具、耳环、戒指、项链、手串……如今,仙游青瓷不局限于人物塑像,而是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逐步实现个性化定制,打开全新的市场出路。 5月10日,陈万龙带着80件青瓷精品走进江苏省常州市,并将陆续在苏州、上海开办青瓷个展。下一步,他还将创办青瓷博物馆,让仙游青瓷技艺传播得更远。 新闻链接 仙游县有着丰富的瓷土矿资源,青瓷盛于宋代。时至今日,仙游县发现了不少古窑址,包括大济镇溪口窑、游洋镇梧椿窑、赖店镇古洋窑,以及度尾镇潭边窑和云居破碗窑等。据载,仙游岭南窑等生产的青瓷,被列为中国“青瓷珍品”。 1949年后,仙游盖尾、度尾的陶瓷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水缸、钵头、瓮等陶瓷器具。20世纪70年代后,莆田、仙游陶瓷厂开始生产用于出口的陶瓷产品。近20年来,随着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莆田陶瓷业出现了不少艺术精品,并涌现出李国章、吴文恭等优秀的陶瓷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