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 近日,我县名优茶叶品种——郑宅茶被评为省级老字号,郑宅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郑明雄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当前正值郑宅茶春茶采摘季,记者走进其主产地园庄镇枫林村,探访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 郑宅茶种植始于隋代,唐宋期间已成为贡品。为确保茶叶完整度与鲜爽口感,枫林村至今仍坚持纯手工采摘茶叶,传统制茶工艺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仙游郑宅茶”已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茶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这片“金叶子”从最初“一片叶子”到如今“一方产业”,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走进郑宅茶制作工坊内,茶园负责人郑明雄正带着徒弟制茶。他说:“制茶是一门慢功夫,要用心去感受茶叶的变化,用双手去呵护每一片茶叶。” 郑宅茶制作分为多个步骤。如采青要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晾青以日光萎凋(晒青)为主,阴雨天给予加温萎凋;摇青是在等机械力作用下,形成“绿心红边”;杀青为了逸散青气,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包揉让茶胚卷曲成条;最后进行烘干定型。 品牌是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法宝。目前,郑宅茶种植面积约4万平方米,以老树为主,年产量近4000公斤。园庄镇党委政府积极在政策上对郑宅茶予以倾斜,为枫林村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邀请茶叶专家完善郑宅茶的标准种植和生产加工标准,积极打造品牌推广市场。下一步,当地还将重点发挥郑宅茶的千年贡茶传统技艺、精湛制茶技术人才、厚重茶文化历史等优势资源,形成以“贡茶”产品为核心的研发、精深加工、电商服务、贡茶衍生品等一系列的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