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面上,多艘施工船同时作业。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 记者昨日获悉,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5号、6号泊位的16个大型沉箱预制全部完成。连日来,沉箱出运安装顺利推进,标志该项目进入码头主体结构建设快车道。 “沉箱出运安装是码头建设中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中交三航局湄洲湾港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5号、6号泊位工程项目副经理彭锦铭介绍,项目采用重力式码头结构形式,设计安装16件沉箱,每个沉箱重达2600多吨,相当260多头成年非洲象的总重量。 由于沉箱体积大、重量重,需采用超高压气囊出运上驳,再由拖轮拖带“半潜驳”,运输至特定海域进行精准定位安装。受海上风浪和潮汐变化等多重影响,为确保安全性,该项目部多次组织开展沉箱出运及安装专题技术研讨会,通过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三维仿真模拟施工流程,全力保障沉箱顺利完成安装,为下一步沉箱填芯、抛石棱体和胸墙浇筑构建坚实基础。 海上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陆域部分推进有条不紊。据了解,待码头与北驳岸完成合龙施工后,将推进陆域吹填施工,形成后方陆域面积约36.6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完工。 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项目负责人蚁旗龙表示,莆头作业区整体连片开发1—6号泊位,适应临港产业发展需求,主要开展以木材、钢材等产成品货物的装卸、堆存业务。其中,实现木材年通过能力50万立方米,吸引上海璞瀚、莆田绿源、中铠亿隆等多家木材贸易商落户莆田。5号、6号泊位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木材接卸能力,降低临港企业运营成本,更好满足物流园区木材贸易及加工企业发展需求,为林产加工等临港工业发展壮大提供重要保障,助力莆田“亿吨大港”建设。 新闻链接 秀屿港区是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拥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港口岸进口木材检疫区。其中,莆头作业区依托秀屿港区木材进口优势,木材业务已覆盖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非洲、欧洲等地。 莆头作业区5号、6号泊位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