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是深入人民群众的法治“触角”。仙游县人民法院榜头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深植基层、服务群众,全力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情暖民心司法服务送上门 黄某是榜头镇的一名残疾人,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生活困难。2020年,他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5万元借给朋友陈某,但借款到期后,陈某拒不偿还。无奈之下,黄某通过网上立案系统起诉。 榜头人民法庭受理后,干警多次上门寻找陈某,起初陈某拒绝调解,但干警没有放弃,转而找到陈某母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陈某一次性偿还欠款,黄某撤诉。因行动不便,法庭干警还主动上门为黄某办理撤诉手续。 近年来,该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触角,通过线上立案、先行调解、上门服务等方式,将司法温暖送进重病患者、残疾人家中,有效解决当事人诉讼不便的实际困难,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多方协作化解邻里纠纷 吴某与唐某曾合伙在山上种植松树,后唐某退出,由吴某经营。2024年,吴某发现部分松树被唐某聘请的人违规割取松油,导致树木受损。吴某要求唐某赔偿,但唐某拒绝,双方矛盾激化,吴某起诉至榜头人民法庭。 法庭庭长朱义成受理后,考虑到双方是同村乡邻,为避免矛盾升级,联合村委会老干部共同调解。朱义成从法律角度告知唐某其行为侵权需担责,村干部则从邻里关系出发劝导唐某换位思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唐某赔偿吴某损失。 基层纠纷往往复杂,该法庭秉持“共治共享”理念,协同乡镇党委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建立一体化纠纷化解机制,发挥乡镇干部“贴近民众”的优势,与当事人深入沟通,做好释法析理工作,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快立快处助力经济发展 榜头镇是红木产业聚集地,小微企业众多。陈老板经营一家红木工艺品店,客户林某欠其1.5万元货款久拖不付。陈老板起诉后,榜头人民法庭立即启用涉小微企业案件“绿色通道”,受案当日完成立案、分案、排期。经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案件仅用3天就顺利结案。 针对当地小微企业众多、红木产业集中的特点,该法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案件快立、快审。同时,积极联合地方党委政府、社区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的纠纷解决机制。法庭还组织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广泛征求意见,有力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