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5年莆田市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活动在石城海上风电场水域举行。此次演练规模空前,共投入人员150人次、专业救助直升机一架、船舶11艘以及智能救援装备20余套,首次通过“风机+船舶+直升机”的有机联动,展开“海陆空”协同救援,标志着我市应对海上风电领域突发事件能力迈上新台阶。 当日上午9时40分,演练拉开序幕,模拟风机火灾事故和船舶碰撞衍生灾害两大实战场景,展开风机火灾逃生处置、人员落水救援处置、直升机转移救援处置、船舶火灾处置、船舶溢油处置以及船舶拖航处置6个演练科目(如图)。 演练中,多部门救援力量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海上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水平,形成“空中立体救援+海上船舶协同+岸基指挥调度”的一体化应急网络,进一步检验了联合体综合应急能力。 随着“海上莆田”“亿吨大港”战略实施,我市港航产业和海洋经济蓬勃发展,除传统的码头、航道、临港产业等项目建设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渔旅平台等新业态项目快速崛起。 目前,我市沿海共建设运营海上风电场6座,投产风电机组254台,总装机容量1408兆瓦,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居全省第一;在建海上风电场1座,总装机容量400兆瓦。海上新业态迅速发展,也给我市海上搜救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2024年,我市成立了“莆海驭风”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集结三川风电、中闽风电、龙源风电、上海电气等入驻我市的风电龙头企业作为成员单位,通过“业务联合+党建联盟”双轨机制,构建“决策共谋、安全共治、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赢”的现代化海上风电安全保障新格局。此次为推动最新修订的《莆田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落地实施,健全海上安全协调机制,加强海上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协调和联防联动,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启动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构筑海上应急救援的坚固防线,保障海上风电安全生产,助力我市建设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