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粉 田间地瓜 从闲置厂房到地瓜粉加工厂,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家门口产业工人……今年以来,园庄镇充分整合资源,激活乡村新动能,走出一条政府搭台、村财壮大、企业发展、农户增收的乡村振兴特色路。 园庄镇盛产优质地瓜,然而规模小、零散种植、模式单一等原因,限制了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为破解这一瓶颈,该镇党委政府牵头推行“镇域统筹+村企联动+农户参与”模式,协调盘活闲置十余年的老旧厂房,建起地瓜粉加工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让小地瓜串起大产业,园庄镇下足“绣花功夫”:优选大埔、土楼、后蔡、塔兜4个村,在大埔村共建生产基地,流转撂荒土地1000亩,由县供销社提供种源、技术支持并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和“一事一议”资金完善水利设施,实现规模化可持续种植;各村地瓜经基地统一收购、加工、粗包装后,交由县供销社检测并二次精加工袋装,通过供销网络销往全国,形成销售闭环;将地瓜叶加工成饲料,供基地养殖年产1万只本地羊,羊粪则作为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地瓜叶喂羊—羊粪肥田—肥田产好瓜”生态循环链,为产业注入绿色动能。 60多岁的严春森早年在莆田鞋厂务工,如今成了工厂里的“老骨干”。每天清晨步行5分钟到地瓜粉加工厂,清洗地瓜、照看机器,熟练地忙起一天的活计。“活儿不重,每月能挣两千多,守着家就能挣钱,心里踏实!”他笑着说。 如今,地瓜粉加工厂不仅让周边村的地瓜有了稳定销路,更带动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提升效率,该工厂还聘用第三方包装厂负责成品包装。目前,当季的地瓜加工产品已售卖完毕,营业额25万元,村集体分红5.6万元。 园庄镇地瓜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完善,取得“政府增能、村财增加、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多赢效应。该镇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全力推进SC食品认证,实行“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通过进学校、拓平台、深化供销社合作等方式拓宽销路,让深加工的乡土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