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现场 在度尾镇洋坂村,今年53岁的张文胜是远近闻名的“和事佬”。他在基层奔波26年,从田间地头的邻里矛盾,到纷繁复杂的经济纠纷,他总能找到那把打开心结的钥匙,让双方握手言和。 张文胜自1999年5月就扎根基层,具有丰富的农村调解经验。2020年,他从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岗位退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扎根农村调解一线的他放不下这份事业。退休后的他自掏腰包4万多建起个人调解室——张文胜调解工作室,这里自此成了便利乡亲的调解场所。 随着张文胜的名气越来越大,主动前来寻求帮助、调解矛盾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工作变得十分繁忙。张文胜所经手的矛盾纠纷,大多是农村常见的相邻土地纠纷、交通事故、婚姻纠纷和债务纠纷等。正是因为处理这些小矛盾,帮助不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7月30日,记者见到张文胜时,他正带领调解队赶赴云水村,与村民促膝长谈。原来,今年初,云水村郑某奇因邻居郑某雨的13棵文旦柚树堵塞旧村道,双方召集十余人手持农具对峙,眼看就要酿成冲突。接到求助后,张文胜迅速介入,他既讲法理又疏导情绪,最终促成“修剪枝条保通行、修缮旧道护柚树”的协议,更化解了“民转刑”风险。 这样的案例,在张文胜的调解生涯中并不少见。在邻里纠纷中,他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化解矛盾。洋坂村两户姚姓邻居因一条90公分宽的巷道归属问题争执不下,多次调解未果。张文胜以“六尺巷”的故事启发双方,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引导双方达成共识,将巷道作为公共通道共用。 张文胜的调解工作不仅是个人的坚守,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缩影。随着度尾镇文旦柚产业的蓬勃发展,土地流转、雇佣伤害等新型纠纷逐渐增多。为此,他分门别类、系统研究,在每个纠纷调处结案后,都认真作案例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柚乡调解妙方”,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同的当事人,就要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张文胜说,调解讲究方式方法,从源头上对症下药。其次,要有热心、爱心、诚心、耐心。张文胜调解工作室运行至今,已成功调解2000余起矛盾纠纷。如今,张文胜是度尾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度尾镇“柚相邻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席法律专家。他也因此荣获最高法院“三星级调解员”称号,被评为仙游县优秀调解能手、优秀调解员、民间最美调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