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整合资源 真情暖“新” ——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推进友好场景建设

2025-08-25 李霞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陈凡幼  

图为在秀屿区零工市场,灵活就业者在做手工活。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两司两员一主播”的实际需求,统筹整合资源,通过建设友好场景、组织志愿活动、搭建就业培训平台、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暖“新”阵地,传递“可感可知”的城市温度。

建好阵地,暖“新”有基础

“嘀!”在涵江区延宁路,外卖骑手黄志敏通过刷脸无感通行系统,打开24小时智能劳动者驿站的大门。“这个驿站全天候开放,让我们在日常忙碌中有地方歇歇脚。”她拿杯添满温水后,稍作休息。

记者看到,这里面积不大,但功能实用:除了配备方便休息的桌椅外,还配有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雨具等。

据涵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陈强介绍,这些暖“新”驿站运用智能化手段,依托智能门禁系统、远程监控技术,构建“实体站点+线上平台”高效运维体系,实现服务随时响应、无间断覆盖,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184个这样的暖“新”驿站,为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歇脚、取暖、充电、饮水等服务。

不仅如此,我市还统筹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司机之家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园区”等多元场景;开展“夏季送清凉”“公益托管”“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设立“小哥专属车位”“电子书屋”等特色服务设施;联动爱心商家推出专属优惠,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一线劳动者感受到城市温情。

搭好平台,育“新”有路径

一边是劳动者“找活难”,一边是企业“用工缺”。针对这个问题,一些面积较大的暖“新”驿站在公告栏动态更新“企业招聘信息”,拓宽新业态劳动者求职渠道,同时灵活划分功能区,满足业务培训、招聘活动等多元需求。

8月15日下午,记者在秀屿区零工市场看到,来自东峤镇的林秀琼正和姐妹们埋头穿鞋带。“我是从抖音直播上看到零工市场的招聘信息,经过简单的培训,很快就上手了。”林秀琼说,这里离家近,而且手工任务简单易学,时间灵活。她一闲下来就过来挣点“外快”。依托万达广场人流量大、商业活力强的优势,秀屿区零工市场整合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多元服务功能,并创新设立“手工活灵活就业专区”,吸引企业入驻,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即来即做、现结现付”的一站式服务。

据秀屿区委社会工作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负责人翁碧琼介绍,该区整合人社、工会等部门资源,成立“1+7+N”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实体零工市场,依托“灵工邦”平台技术,实现企业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的智能匹配。截至8月18日,该平台累计注册求职者14687人次,入驻用工企业481家,发布岗位数2335个,许多人已成功匹配就业,其中有不少新业态劳动者受益。

市委社会工作部还加强满意度调查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新业态劳动者缓解工作压力;联合培训机构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提供职业道德、交通普法、劳动技能等内容培训,帮助新业态劳动者提高从业技能水平。

护好权益,聚“新”有实效

7月23日,一名外卖骑手向涵江区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称,其6月入职某外卖公司担任平台骑手,离职后公司拖欠其工资。接到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迅速行动,指导其完成书面登记,并联系该公司核实情况,发送投诉材料要求配合调查。7月30日,经过执法人员现场协调、督促,公司结清该骑手6月至7月工资共计3901元。

此案的高效处置,是我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缩影。目前,全市各县区均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强化欠薪案件线上、线下跟踪处理。仙游县将推出“工伤保险即时结算”系统,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储备金制度,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伤认定机制滞后等问题,缩短工伤理赔时间。

此外,我市还积极宣传“12348”“12351”服务咨询热线,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权益保障、困难帮扶等服务;联合人寿保险公司为新就业群体赠送意外保险;邀请医护志愿者义诊、专业律师开展普法讲座,多渠道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市将友好场景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由市、县(区)委社会工作部骨干成员组建专项调研工作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与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面对面交流,全面收集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诉求,梳理制成需求清单,推动友好场景建设及关心关爱工作精细落地、高效实施。”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国顺表示,下一步,将扩大暖“新”驿站的覆盖面、丰富服务保障的内容和形式,为新就业群体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逐步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伙伴”,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社会凝聚力。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落实“五千五好”工作 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仙游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