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研成果到市场应用,我县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正以年均超15%的增速蓬勃发展,构建起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9月11日,在仙游经济开发区,莆田市日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呈现出一派现代化生产景象。制瓶生产线高效运转,AI识别系统以超越人眼的精度检测着每一个玻璃瓶,智能设备有序完成成品打包和搬运作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用时三年使三条主要生产线全部具备生产轻量化瓶的能力,同时在各生产线上配备世界先进自动检验设备,运用AI识别保障产品品质。 “智能计算代替人工识别,产品检测准确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该公司董事长林志坤介绍,智能化的应用也使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变革同样出现在莆田市新协诚鞋业有限公司。作为目前福建唯一一家在建并投入运行的智能化仓储、配送一体化鞋生产企业,拥有AGV智能潜伏式机器人22台、智能侧叉机器人12台、智能材料抱箱机器人4台,组成包含原材料仓、大底仓、包装仓、半成品仓、成品仓,超1.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仓储。数字化应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与此同时,我县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还通过低碳转型,迈步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过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我县制造业逐步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变。 9月11日,在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废旧瓶片、纺织品等再生资源正借助高科技再生工艺重获新生。企业将这些废旧原料转化为高品质绿色纤维,打造出一条年产值达30亿元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了从“废弃物”到“高价值产品”的绿色蜕变。 莆田市日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则凭借轻量化瓶生产技术,将单个瓶子的含碳量降低了一半甚至更多,该项技术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标志着企业在绿色低碳制造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步入新阶段。 莆田钰诚化学有限公司则通过深度创新,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该公司生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人造大理石、玻璃钢管道等领域,更成功进军动车、汽车、风力发电风叶以及航天航空制造等高端领域。通过节能改造,企业能耗从每吨55元降至40元左右。同时让产品产量保持在全省首位,单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十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此外,在人才汇聚上,我县也积极发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上月,仙游县智造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仙游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及枫亭商会联合发起,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构建多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 作为创新中心的合作伙伴,福建中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企业专注于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和聚氨酯树脂的研发生产,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先进的环保设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近三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000万元。”该公司行政副总监张祥武表示,企业还与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承担多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目前,中裕新材料已与安踏、阿迪达斯、鸿星尔克等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 县发改局三级主任科员吴云飞告诉记者,目前,我县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规上企业有35家。该产业作为工业发展重要基石,为本地鞋服、装备等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