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记者走进钟山镇朗桥村,只见工人们正在对6栋排屋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性施工。该村传统村落整治提升工程于5月份开始施工,不仅对古建筑屋面加固修缮,同时进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还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施工,预计月底前全部完工。 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在县域范围内,大量古民居、祖厝历经岁月风霜,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县积极开展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工作,让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在系统性保护修缮中获得新生。 在修缮过程中,我县坚持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传统民居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有机结合。前不久入选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的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石板铺装、片区雨污水管网改造与民主路、和平路面消防栓设置,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宜居水平。下一步,县住建局将对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合理的活化与利用,并推动东门旧街、柳坑街、旧县衙环境整治以及文庙修缮、黄羲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在创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据统计,自历史风貌保护工程专班成立以来,全县整治提升传统村落2个、修缮历史风貌建筑11栋、新认定公布传统风貌建筑39栋,编撰出版传统建筑丛书,新增文物点10处。 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兴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牵头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申报等工作,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将古街、老建筑等“老地标”变成“新名片”,让历史文化在有效保护利用中融入现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