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溪源宛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老人们在龙华镇灯塔社区长者食堂用餐。 仙游县“千言万语争资金”的工作要求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该县深入剖析政策导向,精准对接上级扶持重点,一项项资金陆续到位,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全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今年以来,仙游县将争取资金作为一项常态化、重要性的工作来抓。 “千言万语争资金”。日前,仙游县再次召开会议,研究《仙游县主动争取上级财政性资金奖励暂行办法(送审稿)》。会议凝聚的共识与主动出击的工作部署,已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转化为全县上下争资金、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各领域、各条线积极作为,成效正逐步显现。 激发生态活水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生态综合补偿实施方案的复函》,确认全国53个县纳入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名单,福建省3个县入选,仙游县上榜。据悉,成为重点区域后,仙游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横向生态补偿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支持,为全县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仙游县能够从众多候选区域中脱颖而出,源于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绿色坚守。近年来,仙游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重要嘱托,紧紧依托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的显著成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木兰溪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乡河”、全国首个流域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综合治理模式更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仙游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立足于此,仙游县顺势而为,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地位。通过架构机制促进生态补偿规范化、资金保障推动生态补偿常态化、创新拓展助力生态补偿市场化,纵深推进木兰溪全流域源头综合治理。今年该县先后获评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奖励县、省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县,10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下一步,仙游县将以此为契机,将木兰溪治理的“流域典范”拓展提升为县域全域生态文明的“仙游样板”,积极探索“两山”理念的转化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 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1月,仙游县农业农村局下达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81万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发展生产”“支持脱贫户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以及“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四大领域。 6月,福建省财政厅、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下达2025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省级补助资金,仙游县获补助资金2632.79万元。7月,又一笔重磅资金落地仙游,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择优遴选,仙游县入选202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5000万元。8月,仙游县农业农村局下拨了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万元,专门用于游洋镇天马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空间)提升。天马村将利用这笔资金实施村道路灯亮化、河道卫生整治与生态修复、公共卫生整治以及村道白改黑等工程,切实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仙游县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创新政策机制、强化项目带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仙游县同样获得了有力支持。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下达2025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仙游县获稳定粮食生产项目规模种植双季稻奖补85.08万元、中药材全程可追溯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50万元、品牌农业建设项目44万元、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70万元,共计249.08万元专项资金。 此外,仙游县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始终将民生需求作为核心导向,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住房领域、社会公益等民生短板问题。 今年7月,仙游县民政局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民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养老事业省级补助转移支付预算的通知》,确定鲤南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为300万元。8月,县民政局向相关乡镇下达2025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奖补”资金20万元,用于支持长者食堂的运营,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9月,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水利厅下达2025年第二批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仙游县获救灾资金135万元,用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 来自中央、省级的政策资金活水,如同精准灌溉的渠网,为仙游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提升城市品质 10月21日下午,仙游县委书记吴海端到鲤南镇重点项目一线,专题调研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提出坚持“老城新城并重”,推动新老城区功能互补、均衡协调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今年4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仙游县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凭借深厚历史底蕴、独特传统风貌与丰富文化遗产脱颖而出,成为莆田文化遗产保护新地标。 该县以此为契机,推动老城区注重“传承与提升”,聚焦以古县衙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保护性开发,活化历史节点,留住城市记忆。由县住建局牵头,联合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统筹县级财政拨付等方式,保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到位。截至目前,仙游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连续三年获省级正向激励,每年激励奖励金300万元。 今年以来,仙游县积极向上争取,共获得各类补助资金11845万元,为城乡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钟山镇朗桥村、西苑乡柳园村分别获拨35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名村提升;历史风貌建筑修缮获以奖代补资金755万元。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取得新突破,钟山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获500万元,园庄镇、钟山镇等四个乡镇村设计费补助各50万元,大济镇溪口村典型工程获300万元支持。 更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关乎长远的项目已提前布局:赖店镇留仙村改善提升获500万元预备资金,无障碍设施改造、绿色低碳改造两大片区各获1000万元支持。此外,仙游县老旧小区改造获3990万元基金投入,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获2900万元资金保障。 笔笔资金,如同春风化雨,正悄然改变着木兰溪畔的城乡面貌,让仙游的底蕴更厚实、环境更宜居、发展更可持续。“五千五好”发展路径中的“千言万语争资金”,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