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社会>社会广角>

小切口改出大民生 绣花功织出幸福城 ——仙游县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综述

2025-11-04 全媒体记者 陈沛达 通讯员 郑志忠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李剑莹  

仙游客山妈祖公园实施花化绿化及夜景亮化工程项目。 吴瑾莹 摄

位于仙游县城的碧桂园东侧智慧停车场正式开放,提供360个停车位。 黄冰倩 摄

近段时间,仙游县紧扣“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倡文明”五大目标,以“五千五好”工作要求为指引,成立10个专班,印发《仙游县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破解城市堵点、乱点、涝点、污点,让这座千年古邑焕发新的活力。

自今年6月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仙游县以“小切口”破解民生痛点,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细节。从老城区道路改造、积水点治理到“引摊入市”规范秩序、新增停车位破解停车难题,再到历史街区保护焕新,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千年古城实现“面子”“里子”双提升,让群众在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生活便利的变化中收获满满幸福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温度。

破题:

以小见大,于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

“以前的解放东路,走在路上格外小心,既要躲坑洼,又要防人车混行。”家住鲤城街道洪桥社区的张先生经常往返于解放东路,谈起改造前的道路,一脸无奈,“雨天积水能漫过脚踝,晴天尘土飞扬,别提多糟心了。”

仙游老城区部分道路始建于上世纪,路面破损、管网陈旧、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启动后,贯穿仙游老城区东西的交通干道解放东路,被列为“精致道路”建设的首个试点。

解放东路(东大路—公园街)精致道路项目是仙游城市品质提升的“标杆工程”,全长约0.95公里,总投资约4000万元,目前已全线恢复通车。道路改造不仅是“白改黑”的颜值提升,更是“里子”的全面升级。该工程系统性推进沿街建筑环境提升、路灯改造、电力及通信管廊建设,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与人行道新建,彻底解决了改造前路面坑洼、雨天积水、人车混行的“老大难”问题。

截至目前,仙游已完成胜利路、解放东路等7条主要道路的“白改黑”和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路面升级已基本完成,打通贵峰路、纬九路西段等“断头路”。

道路改造只是“破题”的第一步。在仙游,城市品质提升的“小切口”,正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鲤城、鲤南片区18处积水点的民生痛点,仙游专题谋划实施雨污涝点治理工程,按照“简易治理、工程治理、应急处理”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增设雨水箅、排污口等简易治理措施解决日常短时积水问题。同时争取资金5360多万元,推进鲤南片区易涝点工程治理。在胜利路雨污分流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改造后将与城区其他排水设施联动,大幅提升防洪排涝能力,让“雨天看海”成为历史。

仙游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宗储表示,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10个工程专班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通过“现场推进+定期调度”“每周督查+每周对账”“媒体监督+市民参与”三大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文明城市人人建、我为美丽城市作贡献”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提质:

疏堵结合,让城市有烟火更有秩序

清晨的田岑底圆圈,曾经是仙游最热闹也最拥堵的地方。流动摊贩占据人行道甚至车道,违停车辆排起长队,早晚高峰时,短短几百米的路要堵上半个多小时。

如何在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同时,维护好市容秩序?仙游县给出的答案是“疏堵结合”,通过“引摊入市”让流动摊贩“营有定所”。

鲤城街道司法所所长王杰介绍:“街道在田岑底圆圈旁和龙泉临时市场设置了‘免费潮汐摊区’,早晚高峰时段开放,既满足了摊贩的经营需求,又避开了交通拥堵期。”王杰表示,下一步,鲤城街道将持续开展联合行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规范城市秩序。

中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是仙游“引摊入市”的典范。走进市场,鲜肉区、蔬菜区、水产区划分清晰。“我们不仅改造了硬件,还引进了农产品检测点,每天对进场的蔬菜、肉类进行抽检,让市民买得放心。”仙游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爱新介绍,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到农贸市场购物,同时招揽更多摊点入驻经营。

目前,中心农贸市场配套超市区域初具雏形,东门临时农贸市场已于10月18日开工,规划建设75个摊位、19坎店铺,配套公共厕所、垃圾分类屋等设施,预计明年1月投用。同时推出“免租+减免费用”政策,切实减轻商户负担。

自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仙游县零散摊贩逐步纳入规范化市场管理,城市烟火气与整洁度实现同步提升。

“车”的治理也是城市秩序提升的关键。在仙游县蜚山第一小学周边路段,以往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该校地处北二环交通主干道边,上下学高峰时段,电摩逆行现象时有发生。如今,通过拆除部分围栏、增设交通信号灯等措施,车辆通行井然有序,行人过街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焕然一新。

针对“停车难、充电难”这一民生痛点,仙游县更是多点发力。在鲤城街道园滨路,工人正在修复破损的人行道并增设道口桩,一旁的榕意花园和银河酒吧之间的广场,即将改造成能容纳50个车位的停车场;在天辉·悦府小区前,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已投用。据统计,截至目前,仙游县在鲤中文体广场、兰溪公园等13个停车场和16个充电站,新增汽车停车位1133个、充电桩229根,打造城区核心区域1.5公里汽车快充服务圈。

“我们联合城管、住建等部门,采用‘动态巡逻+定点值守’‘高峰+平峰’相结合的管控模式,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增设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设施,科学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范大舜介绍,下一步,还将推进贵峰路信号灯和护栏建设,优化智能交通系统,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顺畅。

焕新:

留文留魂,让古城焕发新活力

走进柳坑古街,曾经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线缆不见了,门前堆积的陈年旧物被清理干净,古朴的建筑在阳光下愈发显露出历史的韵味。“以前古街又脏又乱。现在环境好了,周末还有不少人来拍照打卡。”柳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伟说。

柳坑古街是仙游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品质提升中“留文留魂”的重点区域。今年4月,鱼牙顶街区成功入选福建省第六批历史文化街区,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基础。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仙游县始终坚持“保护与传承并举”,让老街区既保留“古韵”,又焕发“新活力”。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兴介绍,目前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旧县衙历史街区等5个立行立改项目同步推进,后续还将进一步指导镇街开展街区地段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文创、非遗展示等业态,让老街区‘活’起来。”杨兴说。

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的保护上,更融入城市的日常肌理中。在客山公园,园林工人正在补植三角梅、五色梅等花卉,全新升级的景观灯分布在步道和广场周边。在仙谿公园(原街心公园),园内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健身器材区,园路系统也进行翻新优化,形成顺畅安全的环形慢行网络。

“城市品质提升,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既要‘颜值’,更要‘内涵’。”10月20日,仙游县召开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专题会,县委书记吴海端强调,要以“赶考”的共识、“奋进”的姿态、“合围”的气势,推动城市品质“一年见实效、两年大变样”;10月21日,吴海端深入鲤南镇调研,要求盘活体育中心资产、推进污水主干管建设、加快盛名酒店项目、打造莆仙戏传承高地,为城市品质提升再添动力。

傍晚时分,木兰溪两岸的景观灯亮起,市民们沿着步道散步、健身。这座古城,正在品质提升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仙游的“幸福答卷”。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落实“五千五好”工作 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仙游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