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社会>社会广角>

千家万户惠民生 幸福答卷映初心 ——仙游县聚焦“五千五好”工作要求谱写惠民新篇章

2025-11-17 全媒体记者 朱建婷 通讯员 郑志忠 陈君妍 文/图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李剑莹  

仙游县总医院新院区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福师大仙游附属学校开设课后特色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从“新院启航”到“三乙挂牌”,从“学有优教”的殷切期盼到“文有滋养”的生动实践,仙游县深入落实县委关于“千家万户惠民生”工作要求,聚焦群众关注、回应群众期盼,一个个重大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发展成果惠及百万人民。

从“医疗地标”到“生命港湾”,从“学位增量”到“育人提质”,从“沉睡档案”到“城市客厅”,今年以来,仙游县聚焦县委“五千五好”工作要求,确定“千家万户惠民生”发展路径,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释放医改活力

10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文,确定仙游县总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这不仅是该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仙游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节点。

仙游县总医院新院区位于城区东一环路与北二环路交会处,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揭牌启用。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按三甲医院标准建设,涵盖医疗、教学、科研等六大功能,规划床位1000张,配备3.0T磁共振、320排CT等先进设备,医疗硬件设施实现质的飞跃,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更加坚实、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保障。

走进仙游县总医院新院区,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内,秩序井然。在导诊台前,不仅有清晰的电子屏提供功能服务,还有志愿者熟练地帮老人挂号取号;而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整合门诊诊疗、出入院办理、医保业务等多项功能,解决群众“多窗跑、反复跑”问题,还提供咨询分诊、残疾人证办理、爱心通道、陪诊服务,以及共享轮椅等便民设施。

“新院区停车方便,服务好、环境好,挂号、检查、取药均在同一栋楼内完成,看病很方便。”门诊患者郑秀芹对新院区的就诊环境和就医服务赞不绝口。

这座按三甲标准建造的现代化医疗中心,以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统筹3家县级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和295个村卫生室,构建起分级诊疗、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行人力资源、医疗业务、财务制度等“八统一”管理,设立18个县级质控中心,将质量标准延伸至基层,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

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开具的CT检查,影像数据可实时上传至县总医院,由专家远程诊断,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高效模式。今年以来,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项,就为群众节省重复检查费用约680万元。

医疗惠民的温度,更体现在对“一老一小”的精准关怀上。在鲤城街道的仙糖社区,“一老一小”社区家政服务项目正加紧建设。

“县里要求我们‘快验收、紧装修、早运营’,探索‘家门口’养老育幼的新路径。”据仙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美华介绍,项目一楼拟设置长者食堂、棋牌室、阅览室、活动室、休息室、康复理疗室、托育室等功能区域,二楼拟设置日间照料床位,计划打造集日间照料、临时托管、文化娱乐、健康护理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一老一小”社区家政服务机构。不久后,这里的老人不仅能享受便捷的“家门口”家政,还能在社区获得专业的日间照护。

从县级医院的“顶天立地”到嵌入式养老服务的“铺天盖地”,仙游县正织就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网。

均衡教育发展

日前,县委书记吴海端在仙游一中调研,详细了解教学楼工程进度与学位供给规划。他指出,要坚定“建好”即“用好”,对标福州一中、厦门双十等省内名校,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与管理经验,将每月两次的互动机制做实、做深、做出成效,淬炼师资、深化教研、提升质量,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今年9月,福师大仙游附属学校二期项目的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高中部教学楼、食堂已正式启用,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将于年底建成投用。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明亮通透的教室、崭新齐全的设施。据介绍,二期项目规划总投资4.8亿元,全部投用后将开设小学48个班,初中36个班,高中36个班,新增学位6000个,真正实现小初高无缝衔接的一贯制培养。

依托名校合作的一贯制办学模式,不仅弥补了区域优质教育链的断层,也为仙游教育的多样性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现阶段我们已经输送五十几位学生到福州参加各种活动,教师的交流也覆盖小学到高中各个年级,完善‘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福师大仙游附属学校校长冯文俊表示,合作办学让学校拥有了更优质的资源,能够和其他地市的合作学校形成教育联盟,互相交流借鉴、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本地公办学校竞争力,留住优质生源,提振仙游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的未来,更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后劲。仙游县带着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坚定决心,以优质学位的“硬增量”和育人模式的“软提升”,有力回应着每一个家庭对“上好学”的深切期盼,为城市的未来积蓄着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唤醒“沉睡资产”

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清源东路的县档案馆新馆。这座总投资1700万元进行二次装修的新馆10月1日启用,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预估能容纳档案200万卷,光碟10万张,容量是旧馆的10倍,可同时容纳3到5家单位档案入驻服务。

走进办公区,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对档案材料进行扫描,在电脑上完成数字化处理。据介绍,入馆的每一份档案都要进行数字化,通过扫描、图像处理、目录著录、数据挂接等环节导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数字化成果验收、移交、备份。

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对城市历史记忆的留存。“新馆的启用,可接收滞后20年应进未进馆档案,更预留了未来30年的档案存放空间。”仙游县档案馆相关负责人黄懿娴说,目前,县档案馆馆藏档案28.97万卷,资料1.3万册,相关入驻单位的档案还在陆续进馆中。

文化的活化,同样在仙游大剧院的舞台上演。仙游县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筹划设立名家纪念馆等举措,聚力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将其打造为集创作、演出、培训、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县体育中心是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吴海端在调研中指出,要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场馆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将其打造为惠及全民的健身殿堂和城市客厅。此外,县图书馆也在加快进行二次装修与设施配套建设,将以崭新面貌向市民开放。

“民生项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吴海端指出,202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在即,仙游县邀请县人大提前介入,广纳社情民意,坚持“问需于民”,让项目“源自于民”“问计于民”,让方案“契合于民”“问效于民”,让成果“普惠于民”。

病有良医、学有优教、文有滋养,仙游县以民声定民生,用民心暖城心,通过一个个民生项目,展开一场覆盖全域、深入肌理的为民实践,迈出沉稳而坚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落实“五千五好”工作 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仙游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