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共筑海洋森林绿色屏障 ——市林业局凝心聚力系统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

2025-11-24 洪颖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陈凡幼  

涵江区三江口镇木兰溪入海口,连片红树林构筑起滨海“绿色长城”。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


红树林是“海洋绿肺”“海岸卫士”,在促淤保滩、防风消浪、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林业局按照“生态优先、整体保护,尊重自然、科学修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依托项目系统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多方合作汇聚红树林科研“智慧囊”,强化监管撑起红树林生态“保护伞”,共筑海洋森林绿色“屏障”。

依托项目推进保护修复

昨日,在涵江区三江口镇木兰溪入海口,连片红树林构筑起滨海“绿色长城”,一批批鸻鹬类水鸟驻足觅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里栽种的红树林有三个品种:秋茄、白骨壤和桐花树。其中,秋茄是主要优势种。”福建省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一级主任科员、驻涵江挂职干部杨喜书说,莆田正全力推动木兰溪入海口建设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公园内已建成的涵闸结合潮汐情况适时调节红树林的生长水位,实现闸内外水系相互连通,为红树林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红树林保护修复并非易事。“除了苗种不耐寒,红树林特殊的海绵组织结构根系在受伤后难以产生愈伤组织。同时,海水盐度高、病虫害和互花米草等外来植物等入侵,人工定植成活率偏低。”杨喜书表示,湿地公园红树林苗木抚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扦插胚轴,也就是等红树种子成熟后,将其胚轴直接扦插。另外一种是种植容器苗,在适当时期选择健康的容器苗进行栽种。

据悉,我市现有红树林面积4309.9亩,主要分布在仙游县、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湄洲,其中木兰溪口有1425亩红树林。

多年来,莆田市在木兰溪入海口、妈祖城沿岸等区域,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红树林修复。结合莆田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开展退养还滩、红树林修复、入侵植物治理等“清退+修复”工作。依托莆田市木兰溪全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湄洲红树林人工造林生态修复工程、仙游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因地制宜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

针对困难立地,采用“深水海滩红树林初期发育原位辅助管养技术——根部套PVC管植技术”、吹填淤泥等措施种植红树林,让红树林幼苗在深水海滩扎稳根茎,茁壮成长;对稀疏红树林进行适当补植,对现有红树林进行3年抚育管护;持续实施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为红树林育种成林创造条件;开展“造林增汇”,针对部分无法原地修复的,委托第三方在木兰溪口湿地红树林保护区新造红树林,进行蓝碳替代性修复。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红树林3373.9亩,抚育管护现有红树林636亩。2022年、2023年率先在全省完成互花米草除治任务556亩及互花米草除治后滩涂生态修复任务111亩。

多方合作汇聚科研“智慧囊”

为推动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市林业局多方合作汇聚红树林科研“智慧囊”,招商引企开发红树林蓝碳价值。

今年11月,妈祖文化赋能全球红树林保护与利用论坛在莆田启幕。该论坛以“弘扬爱和善保护红树林”为主题,汇聚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90位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国际组织成员和企业家嘉宾,共同探讨全球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

此外,常态化邀请台湾湿地学会、清华大学、华侨大学、莆田学院作为莆田市红树林“科研智库”,召开闽台红树林生态系统科学工作交流座谈会,推进莆田市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与华侨大学合作,开展红树林群落结构与病虫害调查研究,评估修复的红树林在恢复期的碳储量及其生态系统健康。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红树林碳通量观测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

激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研究。招商引进深圳市中禾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实施“红树林蓝碳经济试验区”生态工厂项目,在现有退养塘内进行地形改造,局部快速修复红树林生境,净化水质的同时开发蓝碳价值。

强化监管撑起生态“保护伞”

“最近红树林修复存在哪些问题急需合力解决?”市林业局与其他部门定期召开莆田市湿地保护联席会议,“一盘棋”做好红树林保护修复监管。重点拓展蓝碳替代性修复成果,完善府院联动机制,与法院、检察院、公安、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共同签订《关于木兰溪口湿地红树林保护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持续深化生态司法保护。

在木兰溪入海口规划建设面积815公顷的莆田首个省级湿地公园,组建“保护+”联动巡查队伍,通过卫星航拍、无人机、望远镜、地面巡查等措施,从严管控涉及红树林的人为活动,守护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

市林业局副局长陈金完表示,市林业局联合多部门联动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监管机制,月调度、定期查、随机抽,及时掌握红树林健康状况,强化联合检查执法,严格红树林地用途管制。下一步将以项目为抓手,做好后续科学管护,整体改善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持续增强红树林碳汇能力,齐心协力打造全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标杆。


专题推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落实“五千五好”工作 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仙游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
新闻图片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