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圈灯手的一晚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林鹏 | 时间:2023-02-16

2月3日(正月十三),又到了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刘祖建像往年一样,早早吃了“游灯饭”,带上自家的灯桥(板凳),与儿子刘榆潇一同前往祖祠门口,与街坊邻里的灯桥互相连接,游灯按姓氏连接成不同的长龙,为即将开始的游灯做准备。

板凳龙圈灯是榜头镇泉山社区的元宵习俗,每户一灯桥(板凳),每桥3米多长,上有5盏灯,中间一盏写着自家姓氏,其余4盏为彩灯。灯龙由青壮年手执肩扛,依次排好,组成灯的长龙。在龙头灯的引领下,抬灯巡游,行走于村舍阡陌间,绕境一圈。

夜幕降临,圈灯出游在即,每条灯龙衔接的灯桥有100多架,刘、林、黄、甘、吴、杨、陈等各姓氏的龙头风格迥异,全长能够接近5公里。“由于场地局限原因,连接好的灯桥只好团成好几团,俗称‘团灯’。”刘祖建介绍说,现在采用无人机拍摄,画面中灯桥一圈套一圈,就像一个个重叠的圆圈,又被称为“圈灯”。

到了20时整,游灯开始,锣鼓开道,腰鼓队断后。沿着游灯路线缓缓前进,如同流水。村民在家门口烧起柴禾,燃放鞭炮以迎接游灯的队伍。圈灯游过的地方,祥灯普照,人们欢声笑语相互祝福。“几条游灯长龙在绕境一圈后,各队伍还要回到各自祠堂,再进行一次‘团灯’,象征人们做事有始有终。”刘祖建说。

待灯龙拆散,将灯桥扛回家时,家家户户都得放鞭炮接灯(丁,莆仙方言“灯”与“丁”谐音),并放在祖宗牌位前,告慰祖宗后继有人。刘祖建说:“子孙团结一心,这些习俗也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