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航海日”,7月15日,肯尼亚华裔、郑和船员后裔女孩夏瑞馥,经省外办介绍,在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孟登迎的陪同下,“重走郑和路”来到我县榜头镇何麓村,探访省级非遗项目——蔡氏古琴的制作技艺(如图)。 夏瑞馥出生于肯尼亚拉穆群岛,其家族世代口口相传为中国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这一身份后来通过DNA测试得到了科学验证。2005年,她选择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先后获得中医及医学博士学位。凭借其专业背景,她积极推动中非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成为连接中肯两国民间友谊的重要使者。 蔡氏古琴与郑和船队,结缘于六百年前的远航。史料记载,古琴曾随船队出海;六百年后,这段琴缘在仙游重续。此次仙游之行,夏瑞馥专程造访蔡氏古琴工坊,近距离领略这项传承自东汉“焦尾琴”技艺的非遗制作艺术。 当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蔡唯男将一把亲手制作的古琴赠予夏瑞馥,并向其介绍这一古老乐器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这把琴采用历经火斫、打磨、裱布、上漆等上百道工序,音质纯净,可传世千年。 随后,现场古琴演奏者为其演奏了经典古琴曲目《凤求凰》,悠扬的琴声仿佛穿越时空,让在场观众沉浸其中。夏瑞馥认真聆听,并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她表示,作为郑和船队后裔,重走这条文化之路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她将把获赠的蔡氏古琴带回肯尼亚,让这把非遗古琴在异国他乡继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