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滨村“海之恋”网红打卡点。 海安村岐下自然村铺设的“彩虹路”。 近年来,枫亭镇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立足该镇片区资源禀赋,联合仙游经济开发区周边5个村,即海安村、海滨村、荷珠村、和平村和斗北村,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方向,通过“五村五联”工作模式,共同打造滨海新城“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该片区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15万人,党员总数692人,涵盖仙游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有123家大中小工业企业,其中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枫亭镇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跨村联建模式,以“党建统领、机制联推、阵地联建”统筹“党建、产业、治理、资源、人才”5条专线,实现联建村共同富裕。同时,成立“产城融合”片区党委,组建联村干部库,筑牢抱团发展主心骨,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以民生为根本,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发展道路。 跨村联建服务企业发展 在荷珠村的“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服务大厅内,一块大屏幕格外醒目,上面不停滚动着仙游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岗位名称、招聘人数、薪资待遇,一应俱全。同时,实时更新附近村庄民房出租信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荷珠村村民曾美娇曾是一名家庭主妇,通过“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服务平台,成功进入莆田协诚鞋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曾美娇说,如今她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产城融合”片区五个村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周边,区位优势明显,片区党委依托“全市一张图”,摸清联建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常态化对接县人社局、县工会、经济开发区等部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同时,枫亭镇还开发“产城融合”片区助企便民线上服务平台,共享开发区企业招工信息和五村富余劳动力求职信息,村民和企业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平台页面,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找到对应的服务内容。 同时,针对开发区企业宿舍紧张、外来工住宿难等问题,片区党委5个联建村分别建立闲置房屋台账,为企业员工提供租赁住房保障。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近120名村民创造“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已有效促成房屋租售服务21次,让村民的闲置资源盘活成增加收入的“黄金屋”,年增收达25万余元,缓解企业“用工难”和村民“就业难”的双重问题。 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走进枫亭镇海滨村,一幅“碧海、蓝天、高铁”交织的美丽画卷吸引不少游客来此打卡拍照。在一处名为“海之恋”的网红打卡点,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或三两人品茶聊天,或散步锻炼。其间,一辆动车飞驰而过,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打卡拍照。来自仙游县盖尾镇的李仁杰,带着全家8人自驾来到这里,站在海边远眺湄洲湾跨海大桥。他告诉记者,海滨村风景很美,带着家人来这里吹吹海风休闲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 枫亭镇拥有仙游唯一的海岸线,湄洲湾跨海高铁大桥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深蓝色的海面上,气势恢宏。海岸一角的海滨村,是仙游县、城厢区和泉州市泉港区的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该地成为游客们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 海滨村党支部书记朱明凤对产城融合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现有海洋资源,同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休闲步行道,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游览空间,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目前,枫亭镇正统筹海滨村、海安村等沿海村共同打造特色滨海文旅带,以“海丝文化传承地、港城融合示范区生态人文共生带”为核心定位,整合滨海自然景观、妈祖信俗、渔港商业遗产与现代智造资源,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溯源工业研学、渔港记忆于一体的复合型海滨文旅示范区。 枫亭镇还鼓励各联建村发掘特色优势,整合文旅资源,推进沿线特色景点串珠成链,丰富“有一种旅游叫仙游”的品牌内涵,全面展现示范区旅游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据统计,今年夏季,该片区日均吸引游客近2000人次,为经开区数万名职工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实现文旅产业与工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便民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去年,枫亭镇海安村岐下自然村道路“白改黑”工程顺利完工。这条全长近1公里、宽5米的沥青“彩虹路”是该镇首条村级沥青道路,成为改善村民生活品质的“幸福路”。 据了解,岐下自然村主干道原来为水泥路,由于使用多年,加上往来车辆较多,道路出现多处坑洼破损,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海安村委会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充分征集各方面意见建议,将岐下自然村村道改造提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该工程按照仙游县委乡村振兴“五个一点”模式,即上级拨一点、财政出一点、村集体筹一点、乡亲捐一点、群众投一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帮扶,同时动员企业、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共筹集资金430万元,用于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道路“白改黑”工程顺利竣工,不仅路面平整宽阔,周边还同步安装了路灯,村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海安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明成告诉记者,这条道路开通后,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路灯亮了,村民晚上出门散步也更安全。 在斗北村,一项针对企业员工子女的便民服务温暖人心。斗北村村委会对面就是北斗小学,该校不少学生是仙游经济开发区企业员工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成为许多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为解决这一问题,斗北村村委会在仙游县妇联和仙游县妇儿工委办的指导下,设立了“儿童之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托教,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等服务。 据悉,示范区充分发挥邻近经济开发区优势,对五村发展进行连片规划,主动融入现代化滨海新城发展规划,根据五村自身的资源禀赋,在镇、村两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将分散在各村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整合起来,纳入片区资源库,明确“发展需求清单”,由片区党委统筹调配、精准投放。2024年以来,片区党委已策划实施总投资139万余元的5个民生工程项目,推动村道“白改黑”、桥梁提升。 示范片区还常态化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创新人居环境“五点”整治法,对“村居入口点”“村部办公点”“祠堂点”“公园点”“公厕点”等五个点进行重点提升。打造村史馆,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近邻服务点、活动广场等资源,整合文化人才组建十音八乐文艺队,丰富村民生活。 同时,推出“夕阳红”矛盾纠纷调解等多项便民服务,全力打造“15分钟”联建村便民服务圈。聘请老协会会长、老党员、老教师等人员作为调解室成员,及时化解邻里矛盾、信访积案,2024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维护片区和谐稳定。 从解决“出行难”到呵护“下一代”,从化解“邻里愁”到搭建“就业桥”,枫亭镇“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示范片区始终把民生保障放在重要位置,用一件件实事、好事,不断增强片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