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新协胜共富工坊里,工人们在赶工。 大济溪口鱼鳞坝风景优美。 仙游县大济镇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凭借“一张图三清单”推动共富共赢、产业升级;创新“镇+村+企+民”模式,实现共富工坊,强村富民;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促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片区组团化发展道路。 大济镇位于仙游县西部,地处木兰溪上游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仙游县的重要乡镇之一,大济镇下辖23个村(社区),自古以来便以“善化里”闻名,是宋代“一门八进士”传奇人物的故里,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教育传统。随着村级共富小微园的兴起,大济镇凭借其独特的城郊型乡村风貌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大济镇认真贯彻县委“五名三增一创”行动要求,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产业招商和创建村级共富小微园为重要抓手,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同时,深入挖掘“善化里”文化内涵,推动各村实现“五共”,即“组织共融、规划共谋、发展共促、家园共建、社会共治”,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有力打造片区组团化发展特色。 筑共富共赢长板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2024年7月,大济镇党委牵头组织,溪口、乌石、龙坂、溪车、文殊、古濑6个行政村以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共同成立仙游县大济镇“善化里”共富有限公司,打造“公司+乡村CEO”平台。 该公司从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电商运营经验的村两委干部、乡亲及致富能人中选育6名“片区CEO”,负责公司管理运营。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聚合,将分散的乡村要素转化为规模化产业优势,打造仙游县共富模式的标杆。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仙游县山林资源丰富,中草药发展前景广阔。大济镇立足镇村实际,通过集体资产整合、农民土地流转等方式,唤醒闲置资源,对现有村集体巨尾桉林进行抚育提升,并计划发展五指毛桃、油茶等林业经济;盘活溪口村1000亩集体林地,采取“林上、林下、山地”立体套种模式,建设千亩药膳基地,深挖土特产,写好“土文章”。 做好大起底,破题有招数。大济镇编制《片区资源一张图》,建立《任务清单》《底数清单》《项目清单》,理清资源底数,逐步构建大济镇“2+3+1”产业布局,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济镇党委书记郭玉湖介绍,大济镇依托“一张图三清单”,已策划、对接招商农业项目6个。其中,姜黄药材种植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规划打造集姜黄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确定姜黄种植示范基地选址溪口村,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开工。 作为仙游县第二大文旦柚产地,大济镇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对文旦柚产业提档升级。成功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依托“善化里”片区党委,通过盘活、流转、收回闲置果地,整合千亩集体资源种植文旦柚,打造文旦柚基地。 为进一步延链增效、联农带农,大济镇还规划对文旦柚产业进行深层次开发,加大标准化种植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创优自主品牌,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冷链仓储中心,打造集种植、采摘、运转、加工、仓储为一体的生产基地。 共富工坊绽芳华 连日来,在大济镇新协胜强村富民工坊内,村民们熟练地操作缝纫机,身边摞起了一件件半成品,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作着。 新协胜强村富民工坊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取额外收入。 新协胜强村富民工坊利用原镇印刷厂1600平方米闲置厂房,引入新协胜集团合作运营,主要从事鞋服加工,共设置13条鞋面生产线、10台裁断机,叠加建设屋顶光伏增加收入,累计创造就业岗位约280个,村集体每年可增收约70万元,群众人均每年可增收约6万元。 文殊强村富民工坊改造原文殊小学400平方米闲置校舍,与石狮贤光服饰商行合作,目前已完成200平方米改造,带动2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万元。全部投产后可新增就业40人,村财年增加16万元,实现老校舍焕发新生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共富工坊是解决就业和实现增收的有效做法。大济镇探索创新“镇+村+企+民”共享共富模式,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其就业灵活、技术门槛低等特点,推动闲置资源变“活”,群众增收变“实”。 政府统筹搭建平台,盘活闲置厂房、集体资产;共富公司通过场地租赁、劳动力调配与企业合作分红;企业依托工坊承接订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破解用工难题;“片区CEO”协调人社、妇联、企业等开展技能培训,让“普通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村民培训后上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人均年增收6万元。 眼下,大济镇的“共富工坊”模式已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村居、企业积极性不断提高,纷纷主动合作。目前已有6个村、5家企业正在对接洽谈,大济镇已策划、建设村级共富小微园7个,涵盖鞋服加工、电子零件组装等产业。 从闲置厂房到共富车间,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大济镇以强村富民“小工坊”串起人民群众“共富链”,走出一条政府增能、村财增加、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生态为笔绘新景 在溪口村松坂溪上,一座别具匠心的鱼鳞坝横卧溪面,一个个鳞片状的小水塘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漫过其间,如瀑布般淌下,层层叠叠,波光粼粼。这里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许多人慕名前来游玩。 松坂溪是木兰溪流经大济镇的重要支流。此前,松坂溪杂草丛生、泥沙淤积,冬季水源几近枯竭,夏季洪涝灾害易发,给附近农田带来安全隐患。 大济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契机,于2022年启动松坂溪治理提升项目,对松坂溪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宜养、宜游”的乡村振兴样板地。 松坂溪治理提升项目总投资2623万余元,包含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其中,安全生态水系工程治理长度约8.30千米,干流段新建生态护岸1.13公里、鱼鳞水坝1座、过水汀步1座,并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支流段新建生态护岸350米、护岸生态化改造420米,新建过水汀步1座、保水堰1座、箱涵1座。生态亲水工程新建生态节点2处,提升现有公园1处,新建生态步道1.37公里。去年5月,松坂溪治理提升项目完工,松坂溪蝶变成为集防洪、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良好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大济镇充分利用松坂溪的水生态环境,提升溪畔公园、南北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集休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亲水运动项目,把好生态转化为绿色产业,打造水利风景区。 大济镇委托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黄安民教授团队编制《善化里片区文旅规划》,科学规划文旅经济产业。围绕“青瓷”“廉政”“祠堂”“红色”“知青”“禅修”六大文化主题,进行全面的文化资源普查,提炼总结“大济镇‘善化里·农文旅’片区文化谱系”。同时,策划“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延伸观光、文创、康养等附加功能,因地制宜串联鱼鳞坝、叶颙文化园、土龙泉窑遗址、生态农场等景点,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连片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产业善融合,业态善集聚。大济镇正以片区组团化发展让村集体富裕起来,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共同绘就共富路上的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