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日报记者 朱建婷 通讯员 林曦 张颖 文/图
一场场演出,点燃着市民的文化热情;一本本图书,给群众带来了精神食粮;一个个文体广场,让休闲健身融进百姓生活……如今,无论城区还是乡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享受“文化大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以来,仙游县紧紧围绕迎庆党的十九大这一工作主线,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开展活动为重点,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积极构建适应仙游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文教强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活动 群众乐享
铿锵的锣鼓,幽雅的管弦,跌宕的剧情,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舞姿,各种造型的古装……日前,大型舞台剧《九仙传奇》在仙游永鸿大剧院首演,精彩的演出博得台下观众的喝彩和阵阵掌声。
该剧根据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传说创作,通过戏剧歌舞等艺术形式,再现了九鲤湖祈梦文化和秀美风光,寄寓了仙游民众对和谐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如此热闹喜人的场面并不鲜见。在仙游,枫亭大型游灯、“博物馆日”活动、“非遗日”图片展、十音八乐、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精彩纷呈。每周六下午,宣传文化部门还组织仙游鲤声艺术中心在仙游鲤声剧场演出优秀莆仙戏剧目,为群众送上传统文化大餐,通过公益演出让群众每周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非遗神韵……
每到傍晚,行走在仙游城乡,总能看到广场上、公园内一群群“舞者”的身影。他们伴随着音乐欢快的节奏,尽情地舞蹈。喜庆欢快的歌曲、气势恢宏的军鼓、简单易学的健身操,在镇街、村居,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仅满足仙游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大大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用幸福指数考量‘文化民生’。”仙游县文体局局长胡建新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有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仙游致力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改善基层文化服务,大投入、强管理,一个个在老百姓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然形成,实现了“图书服务到村、影视服务到村、宣教服务到村、文艺演出服务到村”。今年,仙游还将组织开展“一会两节”系列活动,打造鲤声戏曲、非遗精品展等“十大文化品牌”,传承特色仙游文化,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大餐”。
与此同时,全县还建设了激情广场28个,成立了多个表演队伍,积极组织健身广场舞等系列比赛。民俗文艺会演、青年歌手大奖赛等文艺汇演正悄然进入普通群众的生活,让生活在这片发展热土上的居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文化场馆 加快建设
10月26日,记者在仙游鲤北片区的文化馆等“三馆”施工现场看到,各种大型机械车辆均已入场,塔吊高立、机声隆隆,工人或搬运物料,或加工钢筋,或操作车辆,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桩基施工,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为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丰富的文化服务,今年仙游县计划投资4.54亿元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和档案馆建设。目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桩基施工,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预计年底完成前期工作并组织动工,力争于2019年底完工交付使用。
“三馆”建设是仙游县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实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人们休闲娱乐游览有好去处,仙游县积极构建和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逐步建立完善了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为群众幸福加码。
仙游县文体局有关人员介绍,今年,仙游结合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加紧建设美丽仙游·幸福家园试点村公共文体设施,加大对城区社区、偏远山区及扶贫村文体设施的投入。同时,持续推进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至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村(居)都设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和享受公共文化产品。
今年来,仙游还大力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注重在乡镇文化站“配套设施、机构管理、发挥效益”上下工夫,督促全县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发挥文化辐射功能,建立乡镇(街道)、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努力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搭建起广阔舞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就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便捷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来到水流飞泻的九鲤湖,感受九仙祈梦文化的魅力;走进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海峡艺雕旅游城,造型各异、精雕细琢的木雕散发出的仙作文化魅力令人惊叹;来到仙游县国际油画城,一幅幅形象逼真,笔触精妙的油画让人不由称赞不已。
胡建新告诉记者,千年古邑的仙游是文化大县,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特色文化。鲤声剧团先后八度晋京献演,并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九鲤湖祈梦习俗等已经列入省级“非遗”,拟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李耕艺术,发展民间油画、国画产业;创新“仙作”技艺,壮大古典家具产业和工业旅游产业……正可谓,艺术逢盛世,仙游文化出彩出新、蓬勃发展,成为城乡大地亮丽的人文风景线,文化产业也正持续崛起。
当前,仙游县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围绕“文教强县”这一目标,着力铸造十大特色文化品牌,引导特色文化发展,延续仙游文脉,推动仙游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不断壮大仙游文化产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依托文化优势,大力推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九鲤湖仙游祈梦文化名胜区,建设以祈梦文化为特色,融旅游养生、养心、养身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加大力度对历史文化名村前连、济川的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修建枫亭镇仿宋旧街等。
同时,为更好展示仙游特色文化,全面拉长产业链条,不断丰富文化业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仙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该县还加大对古典工艺博览城、海峡艺雕城、古玩城等文化旅游要素的投入,让游客不仅可以购买到上乘的仙作艺术品,更感受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老工艺流派仙作的魅力。
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仙游县大展文化之力,普惠民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新仙游营造优雅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