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禹和技术人员在基地修剪。 包装待发。 盛夏时节,从台湾引进的“皇冠”系列红肉火龙果,在度尾镇云水、帽山等村再次喜获丰收。这是全市首次引种自花授粉火龙果,能够解决火龙果生产品种老化、人工授粉等问题。 走进云水村的种植基地,连绵的缓坡地上成千上万根水泥柱整齐排列,上面攀爬着形似仙人掌的火龙果树绿色枝条,红色硕果挂满枝头。“这已经是今年第4批火龙果了,一年可以陆续结果12批次,从6月一直持续至年底。”该基地的主人杨正禹告诉记者。 据介绍,由于火龙果雌雄异株,晚上开花没有蜂蝶授粉,开花时要抓紧时间做好人工授粉。人工授粉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很难雇佣到所需的短期劳动力,而且深受天气影响,一到下雨天就无法开展,极大地影响了产量。而引进“皇冠”品种后,通过自花授粉,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由一年挂果6批增加至12批。与普通的火龙果品种相比,“皇冠”品种具有果肉鲜美、便于储存运输、抗寒抗病虫害强等优点,甜度可达到22%,产量可提高30%以上。 “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每隔半个月,就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一年下来一亩地的产量可达到7000斤。”杨正禹表示,他的“皇冠”火龙果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各大超市、水果店收购的货车纷至沓来,供不应求。 作为全市首家自花授粉火龙果品种,杨正禹已与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书,共同对“火龙果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这一项目进行研发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