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社会>
青黛载乡愁 技艺传千年——书峰乡挖掘民俗文化做大产业链
2018-08-15 17:31:51 唐伟 黄剑普 来源:仙游今报  责任编辑:仙游新闻网林婧晶  

 

青黛基地覆盖稻草。

搅拌打蓝。

过滤杂质。

峰乡是远近闻名的“青黛之乡”,种植青黛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种植用于染料,民国时发现其药用价值后大规模种植,其传承千年的泡制技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眼下正是青黛制作时节,记者一行前往探访。

“青黛的俗名叫做马兰草,在古代作为衣物染料、女子画眉之用。”在书峰乡四黄村,种植大户黄镜平向记者介绍,马兰草制作出的成品作为药材称之为“青黛”,是板兰根的主要原料,药用价值极高;若作为染料,则称为“蓝靛”。书峰乡气候温润、雨水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马兰草,当地生产制作青黛技艺也一直传承了下来。

 据了解,四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马兰草,少则二三亩,多则几十亩,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然而,青黛制作是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序多、花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目前坚守这一门手艺大多是村里老年人。

 凌晨四点多,四黄村还笼罩在灰蓝的晓色中,田边就有村民忙碌起来,收割马兰草。在种植户黄玉平的田地边,数个特制的池子一字排开。收割上来的马兰草,要放入这些池子中浸泡,每池可浸300斤马兰草,让绿色物质融入水中。

 浸泡三天三夜后,捞出接近腐烂的枝叶,加入熟石灰。“熟石灰入池这个过程就像卤水点豆腐,用量多少很讲究,一般是100斤马兰草配8斤熟石灰。”黄玉平告诉记者。

 这时候,就进入最重要的工序——打蓝。只见黄玉平拿着木棍,在池子中不停地搅拌,池水的颜色由绿至褐再逐渐变蓝,池面上渐渐浮出了淡蓝色的泡沫。这泡沫也叫蓝花,是马兰草浸泡液与熟石灰最先反应的物质,含蓝色成分最高,为青黛中的上品,只要捞出晒晒,就能成为粉末状青黛,无需过滤。

 捞完蓝花,还要接着打制、搅拌近半小时,之后便是一个多小时的沉淀和过滤,在最后的黑蓝色物质捞出,放入麻袋内,压上大石继续排出水分。由于青黛成品是膏状,运输十分不便,农户还要将其用手捏成条状,暴晒干透,方便客商前来收购。

 全程制作的过程都在循环往复,所以在几个相连的池子能同时看到各个工序。“一个池子300多斤马兰草,最终制成25斤青黛成品。”黄玉平说,马兰草一年可收割两次,每亩地每年采收1.4万斤、成品1000斤。

 记者从书峰乡政府了解到,为了传承保护这项传统技艺,做大青黛产业,该乡正在建设四黄村民俗体验区,挖掘民俗文化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同时建设占地500亩的四黄青黛种植研发基地,集种植、加工、印染等技艺为一体。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