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荒山披绿书传奇——李美和一家三代不忘初心践行绿色发展新作为
2018-11-29 14:36:44  吴伟锋 吴琪娜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杨珺  

一座荒山的蜕变,一家三代的奋斗,见证了一场历时40年的改革浪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之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40年前,仙游县盖尾镇莲井村村民李金耀、李美和父女俩以承包荒山、创办家庭林场的方式一鸣惊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胸怀“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壮志,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写下这般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绿色传奇,让人不禁为育林人的执著精神和刻在骨子里的绿色情怀而由衷感叹。

如今,马山苍翠,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李美和不忘初心,带着她的儿子、儿媳妇奔忙在山间,发展绿色产业,以一名农家妇女的改革魄力,助力乡村振兴,添彩抒写美丽中国生动范本。

■“包山到户”,全国第一份“千年合同”诞生

初冬时节,站在马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青翠欲滴的山林。李美和与丈夫同往常一样,穿梭在林间,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着这里的花草树木。

回望1979年,这里曾因乱砍滥伐、管理不善,山无草皮、沟涧无水、红土裸露,年年造林,却不见树长草绿。大片荒芜的山地成为村里一个想甩而甩不掉的“包袱”。

1979年早春二月,马山上的护林员李金耀敲开村支部书记的家门:“把马山管理包给我吧,我一定让马山绿起来!” 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仙游县盖尾镇莲井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承包荒山这可是前无古人之举。改革大潮暗涌,莲井上下数度讨论,李金耀据理力争,最终在1979年农历六月廿八,当时的大队和生产队32个干部中有29人在草拟的合同上盖了鲜红的印章。全国第一份“包山到户”的“千年合同”就此诞生了。

这份特殊合同成为开创全国林业制度改革先河的重要证物。毛笔书写的合同上规定:村里不出任何投资,所造杉木(收入)90%归大队,10%归李金耀;柠檬桉60%归大队,40%归李金耀;桐油、油茶等油料作物收入双方各一半……为防双方变卦反悔,合同还特地写上了“今后千年不变”。

是年57岁的李金耀成了全国第一个包山大户,办起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林场。他也成为中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驱。

而后,李金耀收好“千年合同”,变卖家产,包括他和妻子的两副棺材板,还向信用社贷了款,带着一家人上山开荒造林。山上没有路,就自己修一条;购买树苗,雇请村民平整山地植树造林;盖上数间场房,扎根山里管理林场。山路上奔波,荆棘间穿行,由于前期大量投入,李金耀很快就背负上沉重的债务。然而,作为“包山”第一人,李金耀摸着石头过河,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始终咬牙坚持着。

其间,李金耀的包山之举经过媒体报道开始渐渐为人所知,并快速发酵,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并作了相关批示。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进行报道,并展开讨论,李金耀包山事迹成为轰动全国的典型,推进了农村改革。

1983年5月18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到马山林场调研后肯定:李金耀所干的事于国于民都有利,承包开发荒山应当大力提倡。这时,福建各地也正普遍推广山地承包经验,从马山点亮的“星星之火”创出福建林改的“燎原之势”。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金耀模式”取得了良好效应,由此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农业多种经营的路子,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胸前佩戴党徽的李美和现为市人大代表,她喝着木兰溪水长大,说话干事风风火火。采访期间,她骑着一辆摩托车带着记者来到半山腰的一座房子前。这里是马山林场管理站,他们平时办公的地方。在屋里,墙壁四周挂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与李美和合影的照片。通过泛黄的老照片,那段开山造林的峥嵘岁月一幕幕铺展而来。

1987年,李金耀猝然离世,留下未竟的事业和20多万元债务。时年24岁的李美和力排众议当起了第二任林场场长,接过这个她不忍甩开的“包袱”。

“包山造林,父亲顶着的压力比我接任时大得多,他坚持了下来,我更不能放弃。”16岁起就与父亲一同上山种树的李美和深知“包山”的不易。她接任后,在丈夫的倾力支持下,变卖了结婚首饰等,投入包山经营。山头绿色浓了,但村民毁林毁果、砍树占山修建坟墓不时发生,甚至有人因眼红而上山寻衅滋事。她和家人多次因护林而被人打伤。她咬定青山不放,把父亲开出的那条小山路改造成水泥大道,奋力闯出自己的耕山之路。

正是有着这样的恒心与毅力,李美和成为改革发展潮流中的弄潮儿。2003年5月,福建省启动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李美和筹资经投标获得林场55%的山林收益股份,使自己的股权达到70%,她与莲井村集体的分成比例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年,李美和从省领导手里接过家庭林场的产权证。“那种感觉像很多普通人倾注毕生收入买下一套房,领到了沉甸甸的房产证,真是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李美和回忆道。

昔日荒山变林海,曾经的包袱变成如今的财富。李美和承包的林场已有近5000亩,其中生态林1000多亩,林木积蓄量10000多立方米,珍贵树种楠木、香樟500多亩,优质龙眼近600亩,还有育苗基地200亩,为仙游县及周边县区提供数万株优质壮苗,带动了100多名群众常年就业。此外,她还承担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2600亩,拓展城市道路绿化等其他业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李美和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十大农家女”等,并成为全国三个生态建设先进典型之一。2003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林业表彰会上亲手给李美和颁发了“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2009年,李美和应邀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60周年观礼盛会。

“马山寄托着父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在我们的身上实现了。”年过五旬的李美和经历风风雨雨,但看到眼前这片茂密山林随风摇曳,心中总是感慨万千,更多的是充满自豪和骄傲。

■创新图强,三代人接力多元发展抒写生动范本

开荒造林40年,敢叫荒山披绿装。现在,马山绿水青山展新颜。

李金耀、李美和父女二人是改革开放40年中的时代缩影,或经历阻碍或面对束缚,历经40载的坚守最终把握住时代命运,开拓出人生新篇章,也成为改革背景下最鲜明的奋斗个例。

实践没有终点,改革永不停止。历经40年的马山林场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发展遇到瓶颈”的新问题,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包山之初。新时代有新要求,更有新期待。如何把握时代潮流,努力推动林场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内外兼备,成为摆在李美和面前的最新难题。

马山山岭中,李美和引进种下的名贵树种楠木、香樟、黄檀已连片成林。这些名贵树种一般从种植到成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投入大,见效慢。如今,李美和从父亲手上继承的这片林地产权仅剩不足20年,数千亩林地都面临着与各个村重新谈判续签承包合同,成为未来发展中的一大未知数。

“是问题,我从来不回避,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解决,终究会有出路的。”李美和从来都不畏艰难。同时,作为一名女性改革先锋,她也敏锐地发觉当下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无疑是林业和林区发展的重大机遇。2017年,李美和与邻村琼峰村签订了1000多亩山地承包合同。“山上景美、树高、空气好,道路配套也齐全。”李美和在不断思索如何利用现有的优质山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大父亲开创的林业承包事业,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林场经济多元化发展,助力美丽莆田建设,抒写生动范本。

时代在变、宗旨未变、情怀未变、责任未变。李美和这番绿色事业有了新的血液注入,受其影响,她的小儿子和儿媳妇如今也加入林场管理工作中。“我琢磨着要在山上做些生态旅游、名贵林苗培育、森林康养等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林下经济,做到多栽树、不砍树,带动更多村民一同致富。”李美和充满信心地说。放眼八闽,林下经济方兴未艾,绿色经济活力无穷,这正是我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点绿成金”的秘诀。

风来满眼绿,荒山林木香。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具有林业改革里程碑意义的马山,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蓄势再出发,书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辉煌。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