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仙游要闻>
田园处处展新景——仙游县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乡村振兴
2018-12-24 09:44:05 朱建婷 张力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大济汾阳新村特色民居格外亮眼。

社硎田利村美丽乡村田园一角。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贫穷落后到生活富裕,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弹指一挥间,40年沧海桑田,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以来,仙游县奋斗在希望的田野,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呈现生机勃发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仙游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实在在地为农村想出路、改面貌,让每个乡村承载着走向富裕的梦想,绘就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产业兴旺 让农村“活”起来

12月20日,记者来到西苑乡凤山村,只见刚刚投用不久的仙水洋景区游船码头,整齐停靠一艘艘颜色各异的游船,兴致勃勃的游客们为这个乡村旅游度假区增添了活力。

春天油菜花开,夏季溪流潺潺,秋日瓜果遍野。每到周末、节假日,凤山村都停放着来自各地的自驾车辆。村主任陈元江介绍,凤山村地处西苑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近年来,该村利用村庄整治、旧村复垦等惠农政策,整合荒废土地,开发旅游资源,逐步打造仙水洋、九仙溪水库、仙人谷、石人头、仙岩洞、鬼空里等景点,乡村旅游效益初显。

该村通过种植油菜花、生态林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光伏发电、旅游产业发展,凤山村也一改以前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单一经济来源,从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旅游“网红村”。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靠种地为生,到现在多元化的村集体财产增收模式,农村产业的发展巨变,离不开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系列举措。

县扶贫办工作人员杨宇斌告诉记者,根据“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产业发展思路,近年来,仙游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发展花卉培植、名贵苗木、茶叶、油茶、文旦柚、金线莲种植、台湾甜柿等特色产业,并将农业同旅游观光结合,不断推动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使绿色成为增效益促增收的有效资源。

眼下,仙游根据各乡镇情况,因地制宜,从西南到东北,形成了度尾文旦柚、龙华茶叶、金沙薏米、书峰枇杷、仙游郑宅茶、台湾甜柿、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格局,并创新建设钟山镇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在北部山区打造多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形成“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动员令,让我们备受鼓舞。”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位,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下一步,仙游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力破城乡融合发展障碍,持续发展蔬菜、水果、林业、花卉等特色主导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全面融合,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仙游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宜居 让农村美起来

一排排红砖白墙的建筑、别具莆仙特色的民居,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掩映在绿树鲜花当中,远处是绵延的青山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冬日时节,记者来到社硎乡白洋村,20多幢整齐排列的连体楼房,在蓝天青山衬托下格外亮眼。

而40年前,这个占地54亩的新村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回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该村村民刘青林还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从前村里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大多数村民住的是草房,穿的是草鞋,睡的是大通铺,周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杂草,生活困难,很多村民都是靠上山捡树枝贩卖柴火为生。

好在历代村民勤劳能干、民风淳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白洋村2013年被列入市级“幸福家园”建设试点,实现了从“地无三尺平”到整村搬迁,成为村民走向幸福的起点。随行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刘玉豪介绍,白洋村紧抓机遇,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整村搬迁,加快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从美化村庄入手,开展环境整治,综合农用地整治、宅基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卫生所、文化服务站、休闲广场、幼儿园、农村社会事务综合服务大楼等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村庄和幸福家园。

如今的白洋村,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村里房前屋后,都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绿化景观树,村道上还设立了垃圾桶,村前的土地也规划种植了油菜花,每年都吸引着一波波游客前来体验感受生态宜居的田园生活。

眼下,漫步在仙游广袤的大地上,西苑乡凤山村、钟山镇香山村、社硎田利村、大济汾阳村、书峰乡四黄村等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新村犹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点缀着这片山水原野,构建出一幅生态田园秀丽壮美画卷。

今年,仙游还将安排推进24个村庄整治项目,策划实施整治旧房裸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等方面148个项目,将持续有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让乡村实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因地制宜 让农民富起来

12月20日,记者来到度尾镇屏山村百香果采摘园内,沿着田间地头的小路前行,两旁都是郁郁葱葱果树,时而可见正在劳作的村民。

正忙着除草的该村脱贫户郑常仙告诉记者,以前靠种田收入不多,靠天吃饭不长久,如今,他成为屏山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每个月都有千把块的收入,日子十分稳定。

村党支部书记卓云程介绍,随着仙游产业兴旺发展,屏山村也强抓先机,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致富路,即由屏山村党支部牵头,开垦了百亩荒地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成立屏山村果蔬专业合作社,根据贫困户意愿将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并通过聘请贫困户就业,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今年9月4日,度尾镇作为全市精准脱贫百日攻坚现场会调研点,产业扶贫做法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之后,荔城、城厢等兄弟县区来度尾镇参观学习。

度尾镇屏山村是仙游依托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生动写照。如今,在全县游洋镇、钟山镇、菜溪乡等各个乡镇,根据文旦柚、油茶、甜柿、花卉等产业,纷纷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和产业资金入股成为社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21个,带动贫困户入股853户、提供就业岗位1051人。

此外,为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难问题,近年来,仙游还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及就业创业意愿台帐,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增加工资性收入,结合工作实际全县共开发1095个公益性岗位指标,至目前在岗803人,贫困人口参加公益性岗位覆盖率100%;落实生态护林员聘用贫困对象21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十载春秋,乡村建设越来越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截至目前,仙游现行扶贫标准下6174户20456人贫困对象已全部实现脱贫,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摘帽。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