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作为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的发源地和中上游地区,更有责任、有感情、有条件带头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并与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相结合,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结合,与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打好三大攻坚战、补齐民生短板等相结合,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相结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美丽仙游、生态先行”发展理念,保护好山林水田湖草,建设新时代美丽新仙游。 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要善于选择、学会扬弃,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决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发展和美丽双赢。要根据县域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发展要素,按照县域“三区四带”发展布局,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南部位于湄洲湾南北岸结合部,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要以仙港大道为主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先进制造业、物流电商,做大做强东南部产业集聚区,打造仙港大道工业走廊示范带、枫亭滨海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带。中部县城中心区是全县政治、教育、文化中心,定位为优化开发区域,要以“一溪两岸”、木兰大道为主轴,重点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拓展提升中心城区,打造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位于山区,定位为限制开发区域,要以联二线、纵三线环山区公路为主轴,重点发展旅游经济、农林经济、能源经济,打造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 二、切实保护好木兰溪源头 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木兰溪源头,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小流域治理、矿山整治、退耕播绿、生态公益林管护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严控水土流失,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力保护好木兰溪源头和上游水系。木兰溪源头地区目前还保留着当地生长好、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天然森林,为野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366种(含亚、变种)、鸟类203种,野生鱼类51种、两栖类34种、爬行类73种、兽类61种,真菌137种,共有植被34个群系、54个群丛,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49种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野生动物物种13种。要加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实行分区分级管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好水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做到“饮水思源更护源”。依托木兰溪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关爱木兰溪 保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保护木兰溪水资源的观念,传播木兰溪文化,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共同守护山青水绿天蓝的美好家园。 三、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河道管理做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我们要着眼长效管理,落实最严治水,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四个核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县11条总长347公里的县级以上河道实行“一河一策”,找准污染源,系统治理综合发力。坚持上下游联动、左右岸统筹、干支流同步、水岸协同,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进一步细化清障清淤等九大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实施全要素保障,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阻洪围堰、围垦河道、乱垦乱栽、非法采砂、超标排放,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创新项目融资、建设模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PPP项目和8个污水治理工程包PPP、EPC项目建设;启用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 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要让水更清。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对木兰溪流域、枫慈溪和仙水溪等小流域、12个省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城市内河、地下水及近岸海域水质等进行全面监测,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加快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到2020年,木兰溪流域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达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二要让天更蓝。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重点行业的粉尘、烟气治理,加强城市抑尘、噪声、餐厨油烟和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与监管,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的“散乱污”企业整治,建立餐饮业、涉VOCs企业、工业涂装等污染源清单,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废气治理、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等四大领域专项整治,到2020年,城市优良空气天数比例不低于98%。三要让土更净。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等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轮作休耕试点,强化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8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达100%。四要让环境更优。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四绿”工程,加强生态景观带和重点生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树种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森林经营,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加强土地整理、旧村复垦和县级土地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综合整治、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加强对九鲤湖、菜溪岩、仙水洋、麦斜岩等生态休闲景区的保护,提升大蜚山、天马山等森林公园的生态功能。 五、落实“差异化”要素配套 产业导向上,实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南部仙游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业,中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抽蓄、风电)为主的特色产业;对山区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飞地工业”政策,鼓励进入仙港工业园、枫亭工业园等产业发展带。在财政投向上,南部仙港大道工业走廊示范带、枫亭滨海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带重点投向工业园区及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部中心城区重点投向城市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重点投向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在生态补偿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山区乡镇的污水治理、垃圾整治、生态林建设等项目。在绩效考评上,将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分开考核,平原乡镇重点考核主要经济指标,山区乡镇重点考核环境保护、发展社会事业、安定稳定等工作。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