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
忆高阳
2019-03-04 11:00:20 刘建成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高阳,位于仙游石苍乡北部那高高的山顶,与济川、霞湖、老山3个村子遥遥相对,看起来近在眼前,但是,“喊声听得见,握手走半天。”

高阳,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星期天,我常常翻山越岭,沿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粗溪,经过游洋五星,越过永泰潼关,到梧桐去买炸豆腐和柿子饼。高阳百姓赶集,大多往永泰梧桐跑。

高阳村,分布下厝、隔头山、新厝寨、西种、大斜和洧潭等人口相对密集的几个小村落。洧潭位于高坪岭脚下,坐落于粗溪之畔。洧潭村后,则是闻名遐迩的高坪岭,足有15华里的石阶。当你拾级而上,即刻进入堪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深山老林,峡谷山涧,百草丛生,树树立地顶天,处处鸟语花香。站在高坪山头,仿佛飞机就从头上飞过,隆隆机声犹如阵阵响雷。

高阳,当年有个主校在高坪上,有个分校在洧潭,还有大斜、西种2所单人校。整个村子除了“进口”女人外,全都姓温。第一次赴校报到,由当一个当地民师当向导,从石苍下车后步行到洧潭,肩挑行李,已经筋疲力尽了。眼前面临着一座攀登“通天道”(高坪岭)的考验。此时,要有匹唐僧的白龙马多好啊!温老师首先给了我一剂预防针:“这地方流传着一句话:高阳梯,下斜(霞湖)路;走半天,无去处。”石板光滑,林木遮天蔽日。林间传来各种鸟鸣声,蝉声也和平原区的叫声不一样,声频特高,分外悦耳。当时,毛主席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一直在激励着我。是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们终于登上岭头,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初秋季节,平原区依然炎热酷暑,可高阳凉风习习,身上的汗渍渐渐被吹干,沿途的疲乏全被消除。这里不就是大自然的氧吧吗?如今我想,高阳那条石阶山路,将来一定会开发成旅游景点,要比仙游县城附近的大蜚山刺激多啦!距离村子还有段好长的路。那里的民间厕所,全是一个个大木桶,没有男女标志,遮掩厕所的竟是块破草席或者塑料布。村寨前,架着杉木,算是悬空的晒谷场。坐在寨子门口的尽是八九十岁的大爷大妈;房前屋后,家家户户墙壁旁,全都堆满柴片树枝。当温老师和他们打招呼时,我隐约听到他们的议论声:听说咱们学校来了个“下底兄”公办老师,快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咱们这偏僻山沟沟,谁肯来这里当老师……反映了山区百姓对师资的渴求。

高阳,山高林密,灌木丛生,各种名贵药材数不胜数。诸如金线莲、十大功劳、七叶一枝花等,普通的党参、枸杞,大凡草药书中所列举的产地为南方的各类草药,大多能找到。我兴趣中草药,常常利用假日踏遍青山寻找草药。我曾在山谷灌木丛中寻找金线莲,犹如金子一样珍贵。果然在一块大岩石下,见到了一棵幼小的长着几片深绿色的小叶子,匍匐在那里,金黄色的叶脉非常分明,叶下又是另外一种颜色。当地老乡告诉我,金线莲往往长在蛇洞口,是蛇的美餐。我就格外谨慎小心,甚至有点提心吊胆。

高阳的梯田,层层叠叠,长着平原区很难见到的“术谷”。葱茏密集的森林间,野生各种蘑菇,香菇更是寻常可见。番薯收成季节,漫山遍野黑褐色的岩石,顿时变成白色,那是百姓曝晒地瓜干的好场所,不用看管。当然,当地百姓很会看云识天气。不用看管的还有耕牛。农闲季节,老百姓让自家的耕牛在山林间自由放牧,晚上不回家,也不会丢失。

高阳村也是个革命基点村。那里,曾是闽浙赣省委临时驻地、闽中革命根据地,许多老革命如曾敬宾、黄国璋、林如南、苏华等人,曾在那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我曾经怀着崇敬的心情,寻找当年打游击的痕迹。那一块块堆砌起来的工事依然保留着,耳畔仿佛听得见当年的枪声和土雷爆炸声。高阳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清雍正元年(1723年)兴建的高阳“温氏宗祠”(又名“忠武祠”),系中国古建筑名祠之一,被记载在《中国宗祠文化博览》《中国名祠汇编》《中国祠堂大观》等书里。

放映电影,在高阳村简直是件“三年逢一闰”的喜事。百姓则当做隆重的节日般地喜上眉梢。一次,队部里放映《闪闪的红星》,我虽然看过了,但还想看看,了解山区百姓对文化宣传的极度渴望。山民们那种兴奋劲儿就甭提了。夜晚,他们换上新衣服,高举火把,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从四面八方赶来,笑声话声,沸腾了寂静的山窝窝。电影散场,我们回到宿舍时,有条足有2米多长的蟒蛇,蜷缩在楼梯口,差点被我踩着。一身冷汗,至今心有余悸。

山民们热情好客。旧时,外地老师的三餐,都让学生家长轮流。而轮到的那一天,主人餐桌上的饭菜格外丰盛,干饭啦、乌笋干啦、咸萝卜啦,腌制已久的咸肉。经过干柴烧过的米饭香喷喷,山里的许多土特产让你尝鲜,还有自家加工的红酒,喝起来是香甜的,酒力发作还在后头呢。之后,学校有了厨房,老师们便自己动手烹调,从没雇人蒸煮。

从高阳步行石苍乡政府,足有30华里山路。大米,凭证供应,步行到石苍石阳粮站购买,肩挑到学校。菜荒时,老百姓或者当地民办老师,常常慷慨送点大豆、腌制的咸菜头之类。当然,端午节的粽子,冬至的白粿,平时老乡喜庆家事,总有着吃不完的佳肴得提回家,让老家的左邻右舍尝尝。山区百姓曾经流传着一句话:“下底兄,瞧呀瞧,不是扫帚就是锅刷。”意思是说,平原区的人,到了山区,总不会空手而归的。我曾经也收取了山区百姓赠送的锅盖、垫板、竹筷之类。垫板是枫木锯成的,保留着粗糙的树皮,据说可以防止蚂蚁作怪。我还拜当地木匠为师,自己动手加工活动椅、方凳椅、简易书架。这些山货,都是当年从教山区的纪念品,有许多日用品经久耐用,至今尚存。

我突然想起一个人,高阳新厝寨的老干部,他叫温汶渥,当年是国营钟山农场场长,也是个老革命。1973年夏季,我受命于县文化馆,到钟山农场知青点蹲点,指导他们开展文娱活动。我常到温场长办公室聊天,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兴奋地对我说:“你这个老师,应该到我们高阳小学任教,我们那里尚缺老师呢。”我犹豫了许久,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句话:“可以。但并不是自找的而是统一调配的……”后来,我经过他的批准,“开后门”买了斤价格0.80元的茶油。再后来,我真的被分配到高阳小学,他的一个小子也刚好是我班的学生。到校的第一天,我便去拜访他。一见面,他即刻站起来,喜出望外地握着我的手:“欢迎!热烈欢迎!请坐……”

离开高阳40多年了,过去的一切成为回忆。我进城后,时有高阳群众要求子女插班就读、转学之类,我都尽力予以帮助解决。现在,高阳人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莆田市第二大水缸的金钟水库,映照着四周的绿林蓝天。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是莆田的一张名片。国道干道二线石苍路段横贯高阳村子。前年因公出差福州,我们就沿着那条高速路返回。俯视山麓之下的洧潭村,仰视白云缭绕的高坪岭,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衷心祝愿高阳村人民充分发挥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扬革命先辈精神,将高阳建设成美丽富足的乡村,高阳的明天更美好!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