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石苍乡济川村,人文积淀丰富,历史遗迹更是比比皆是。而在这大山深处,竟也隐藏了一处中西合璧的古建筑,以其别具一格的民国建筑风格,令众多游客叹为观止,它就是拾德堂。 拾德堂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由当地林氏南洋侨胞归国时翻修而成。走进其间,大厅左右用红砖砌起了两根“柱子”,柱子用红砖砌成弧形券门和圆窗,颇具西洋建筑风格;而木质的窗棂、回廊、阶梯,又富有传统乡土特色。该建筑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掩映在周边鳞次栉比的莆仙传统山楼式民居中,令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拾德堂为方形土楼,三层半土木结构,长宽各有20米,建筑面积约83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左右厢房、正厅组成。中间是天井,左右两个楼梯,两层“楼圈”。大门前留存对联“西河忠孝无两姓,南度衣冠第一家”,说明先祖是永嘉南渡时期就从河南西河迁来此地落居,可惜的是楼名和对联原物被人破坏了。 说起拾德堂得名,有一段历史。拾德堂为林氏堂号之一,说明先祖为林坚(林氏始祖,比干之子,赐姓林)的35世孙林皋。据载,林皋在赵国任国相,德高望重,权倾一时。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德,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因此也被称为“拾德堂”。 记者了解到,济川村作为林氏聚居地,林姓村民大多数是明代“爱云公”后裔。爱云公林文,字学周、号爱云,生于明嘉靖年间,是济川先人唯一被载入县志的人物。爱云公晚年曾一度过着冬夏异地而居的赋闲生活,夏天炎热就在济川居住,冬天寒冷就在县城其子处居住,因此县城至今还有“济川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