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
金石山的那人那楼那树
2019-08-19 09:26:10 魏宝儿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石山位于仙游城北隅一中校园内,大蜚山屏其后,木兰溪面其前,山不高,没有动人的神话传说,也没有虎穴龙潭,而是以文化灿烂、风景秀丽而成名山。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有幸在校园学习工作,畅游文化书山,领悟“教泽”真谛,感受底蕴丰厚的金石文化,度过青涩美好的年华。

金石山作为“读书胜地”历史源远流长,往事越千年,让时光回溯到南唐升元年间。那时金石山奇木蓊郁,松石林立,山泉奔涌,古道蜿蜒。夜幕下,月色皎洁,青松翠竹掩映仙官,西厢房青灯孤悬,书声琅琅,这里已点燃传播文化的火种。到了北宋庆历年间,一位旅人一路风尘仆仆上山来了,他就是北宋初期福州侯官著名“海滨四先生”之首的大学者陈襄。也许是慕名而来,或许是为践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理念,陈襄在山上开堂授徒讲学,刮起一轮求学论道高潮,鼎盛时达千人。仙游孝仁里青年才俊傅楫也迈着匆匆脚履来了,在山上刻下“敲金戛石”四字自勉,励志苦学,登科及第,踏上了鲜花和荆棘并存的致仕之路,官至龙图阁待制,知博州卒于职,朝廷追赠少师,为金石山留下科举传奇佳话。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也来了,传授以理为核心的儒学思想,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此后近九百年间,金石山书堂林立,文人荟萃,科甲鼎盛,由此确立了文化名山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首开大规模授徒课经的陈襄,离金石山后,浮沉宦海,始终把“兴文教 通礼教”作为施政要务。任蒲城县主簿、代理县令,建学舍三百楹,开办官学;任仙居县令,作《劝学文》《劝俗文》,开仙居教化先河,仙居百姓建祠纪念;知杭州,作杭州版《劝学文》,浚钱塘六井及沈公井,杭州百姓感念太守为民办实事放鸽为之祝寿,苏轼写下“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佳句记载了这一盛事。作为封建时代地方官吏,亲力亲为抓教育抓教化,难能可贵。陈襄也以政尚教化,以德化民,公正廉明,识人善荐成为北宋英宗、神宗两朝的名臣。

金石山流传的科举佳话、名人逸事为后人津津乐道,而且随着时光流逝越发神奇迷人,成为校园励志文化,激励着无数学子。古时修建的古朴典雅或富丽堂皇的殿堂楼阁,在历史长河和岁月烟雨浸染下,只有金石书院、万寿观部分建筑幸存下来。久负盛名的金石书院,历经百年沧桑,斑斑驳驳,寂寂地矗立于校园一隅。青砖大埕,飞檐翘角,粉墙灰瓦,天井回廊,为莆仙古厝经典之作。院内木柱楹联,壁板讲台,厢房书屋,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时常徘徊书院,驻足礼堂,屏息凝神,期冀远年书声余音绕梁。曾如古时学子般,在裂纹斑斑的大厅席地而坐,聆听老师讲年代久远的人和事,说古论今,发蒙启滞,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上世纪不同年代修建的一幢幢教学楼简朴无华,依山势沿阶地错落分布。有科学楼、胜利楼、跃进楼、储轩楼、顶天阁、“高中部”。胜利楼、跃进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邻近南大操场,宽敞明亮,是学子向往的教室楼;科学楼是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合用楼,楼体高大庄严,廊道迂回曲折,大门口两圆柱高耸,别致造型透出些许异国情调;顶天阁紧依金石山峰,为校园最高的建筑,面其前的登山古道青石被先人步履和岁月风雨打磨得锃亮,春天的石阶缝隙总有探身的纤细小草,嫩叶含珠带露;储轩楼是学生宿舍楼,楼体凹凸有致,中间为储轩广场,东侧有学校的音乐教室,黄昏时分常有悠扬的琴声响起,缓缓飘荡在校园上空。

曾在多处楼阁上过学,对西大门旁俗称“高中部”那排教室印象犹深。这是一排民国年间建造的房子,前有傅楫后人始建宋代的万寿观,处处古意盎然;背邻金石山峰,芳草绿树葱茏;教室前的石阶小径曲折明灭,阔叶桉树枝繁叶茂,浓阴覆地,掩映楼舍。教室简朴,柴门木窗,粉墙砖柱,木檐黑瓦罩顶。坐在这样幽谧的教室里,可以手不释卷,也可静静听风听雨,与风雨对话。春天多情,春雨绵长煽情,时疾时缓的疏雨骤雨宛如纤纤玉指,屋顶上倾斜的叠叠瓦片也动情似条条琴弦,雨打瓦片,纤指拨弦,弹奏出节奏明快、熟悉悦耳的旋律,曲调与记忆里儿时老家古旧的瓦房一样。瓦槽汇聚的雨水从檐边或紧或慢地落着,成断断续续水珠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嘀嗒嘀嗒的清音,溅起细细碎碎的水花。

校园里最吸引人的景物是令人向往的金石山峰,为一突兀的大土丘,半圆的石坛层层叠绕,茂盛的杂树灌木为它披上淡淡的绿装,这是登高览胜、放飞心情的好去处。时常驻足金石山颠,对峙巍峨蜚山,观季节轮回中山色变幻的美。夏日豪雨倾泻如注,涤荡得蜚山碧绿新翠,逗的云雾弥漫蒸腾,悬崖幽谷顿现飞瀑,远望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秋天金风送爽,蜚山色彩斑斓,古道旁的枫树红叶染山,像一条彩练披肩。沿山道修建的“阶亭”如积木般大小朦朦胧胧依稀可辨。遥望蜿蜒古道,目光缓缓游移,神思迷离,“曲径通幽处”“深山藏古刹”的意境油然而生。

名山有秀树,古今亦然,金石山也不例外。虽然无法穿越时空亲临古诗人描摹的松石离立、荔荫迷离如诗似画般的优雅境地,但山麓处处郁郁葱葱的花草绿树也是那年代难得风景。龙眼树挤挤挨挨站满楼前阶地,高大的橄榄树遮阴蔽日;科学楼前的那株白玉兰,花朵娇小羞涩,在枝叶间若隐若现,清幽花香阵阵袭人;让人竦肃然起敬的是历经沧桑傲然挺立山麓东坡的四株青松,身姿伟岸,虬枝苍劲,与毗邻的书院相守相望,一幅古典的风景画。松树品格高洁,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岁寒三友”“四君子”都有其身影,百年老松伴千年学堂,松涛声与读书声和鸣也是契合。

最难忘的是跃进楼前的两棵树,一棵是三角梅树,另一棵是苦楝树,两树根同穴茎相缠枝连理,梅树仗着苦楝树的搀扶,藤蔓肆意纵横斜出,穿越苦楝树冠轻站高点后,又像扶风柳枝轻盈垂下,长成一棵风情万种的藤树,有树直冲云天的气势,又有藤牵蔓绕的柔美。花开时节,那繁星般的密蕊浓情绽放,一朵朵一串串紫红色的梅花,开的热情奔放,开的淋漓尽致,堆红叠绯,像一片云霞飘落楼前阶地。最妙的是晨曦霞光里,女学子手捧书卷,站在花前树下,人面梅花相映红,书墨花香齐芬芳,一幅永不褪色的校园美景图,定格在无数学子的脑海里。如果把灿若丹霞的三角梅花比作校园学子的话,那么朴素平凡的苦楝树就是校园园丁,护花使者,默默站立花丛下,用劲枝把一树梅花托举得更高更耀眼美丽。历史上正是有了无数如苦楝树般的园丁,才有传承千年的金石文脉,“教泽绵长”正是这座文化名山的精髓所在。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40多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校园沧桑巨变,唯一不变的是千年前开启的文脉,依然在默默灵动,犹如绕其前的兰溪水,永不停息。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