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迈(1188—1257年),字实之,号曜轩居士。其先祖王嫡麟,唐,由河南固始县渡江入闽,择居仙游慈孝里黄岭(今郊尾镇伍狮村)开族至今,史有“黄岭三吏”荣称。其父王鉴,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官太中大夫。王迈出生书香门第家庭,幼时资质聪明,年轻时又虚心向好友贞德秀、刘克庄学习。师事邻里太常博士傅诚,师夸他的才华说:“将来必定以文名世。”宋,嘉定十年(1217年)考中进士,差点三及第殿试第四名。派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观察推官,先后历任浙江考举详定官、南外睦宗院教授、宋廷学士院编修、三州(漳、贑、吉)通判、邵武军知府等职。宋宝祐五年(1257年)11月16日病逝,享年70岁,赠光禄大夫,司农少卿。 王迈赴潭州到任时,好友刘克庄特来送行,并赠言鼓励:“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他为官公正刚直,任职期间,把当地富豪、绅士非法侵占的几百亩田地,收回归返老百姓,庶民称赞不绝,却得罪了权贵。任内开展各种工作很艰难。不久,调任浙江考举详定官,他发现揭发主考官王元春“欲私亲置高第”作弊事实。元春大怒,唆使监官李知孝等人,诬告王迈,当考生进场肃静作答时,他在值班室说话响亮被当作大声喧哗,违反考场规则被调离,任南外睦宗院教授。当时,泉州知府贞德秀得知后,惜其才推荐给丞相郑清之,被召到宋廷学士院策试。王迈奏疏引古证今,举例说明,论及时政纸币发行和财政开支的弊端,谈得条条是道,件件在理,并提出纠正措施:一是核实并控制军备经费支出;二是缩减宫廷修建经费支出,三是缩减宫妃、侍卫、太监的过优待遇。 在学士院任职期间,一次,王迈听到宁宗将再次任命主和派乔行简当宰相,和起用奸臣史嵩元的消息,就密封奏书谏阻。他说:“旧任宰相奸险狡诈,冷酷无情,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重新起用,那么正直的君子将被一网打尽了。”还有一次,王迈耿直无忌的忠谏触怒理宗。他当面向皇帝揭发宰相弄权误国的行径,要求及时处理。皇帝想回避这件事,说:“王候之事搁置不谈吧!”王迈竞敢与皇帝顶嘴起来,骂皇帝说:“陛下对王候怎能袒护到这种程度呢?”又说:“臣不可欺君,君不可欺天。陛下权厚臣簿而同气,为欺天之著。”皇帝无言以对,只好退朝,退入御屏后很生气地骂说:“放肆的狂生!”谏官李大同、蒋岘等人乘机弹劾,王迈受到“非所宜言罪”的惩处。连降三级,做一个无名地方官。好久才调任漳州通判,改任赣州通判,又由吉州通判调任邵武军知府。后来,宰相郑清之又以“左曹郎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二官召。王迈无心做官婉辞掉。总之,王迈一生,官运不显畅通,仕途坎坷曲折。未退休辞官返乡,以“敕赐狂生”自豪。晚年过着清贫隐居安闲生活。 王迈是南宋爱国诗人,也是福建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著作有《曜轩集》16卷,《奏启及杂著》68篇,诗、词、赋计有451首。作品集里充满他的辣味和火劲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他爱国忧民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