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以前都是桉树、竹子,去年我们砍了改种油茶,3年后就可以挂果,油茶的收入高多了!”10月2日,看着线路下一株株已经成活的油茶树,福建仙游县游洋镇霞峰村林农陈向东笑容满面。 仙游是个典型的沿海山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农户也在山头大面积种植巨尾桉、毛竹等高杆速生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电网有超过50%的高压输电线路处于深山中,由此产生的山区电力线路走廊下方超高树木与上方运行中的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足的“树线”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多。 林农们认为,把巨尾桉、毛竹砍掉后,青赔只是一次性的,要是不砍掉,一整年还有春笋冬笋等等收益。不砍树,电网安全、林农的人身财产安全难以保障;砍树,供电公司成为众矢之的,处处受到责难。难以调和的“树线”矛盾也成了政府、林业局的头疼不已的“疑难杂症”。 为此,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在经过调研、讨论,并与霞峰村及林农沟通后,与地方政府、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围绕林农的核心利益,兼顾环保、山林防火、经济发展,形成政企联动合力,引导林农转变传统思想、种植观念及发展模式,共同建设电力线路走廊防火经济林带。试点将途经该村的10千伏霞峰分线下的巨尾桉、毛竹等高杆速生植物进行清理,选择改种生长快且抗火性强的油茶树,既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性、创造经济效益。 据统计,油茶丰产后每亩年平均可收山茶油成品100多斤,大大超过种植桉树、毛竹的收入。为林农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林农的态度也就转变了,“树线”矛盾顽疾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也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林农愿意主动改种油茶树,对于我们来说也解决了心头大患。”游洋镇林业站站长梁文宗说,巨尾桉、毛竹是易燃植物,一旦发生山火,火势比较难控制;加上巨尾桉、毛竹生长迅速,“侵略性”强,容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等后果。项目前期,林业部门对霞峰村林地进行勘察,土质松软、海拔适宜,适合种植油茶,共同建设电力线路走廊生物防火经济林带项目,也能有效防范山火,治理环境问题,缓解水土流失情况,保护当地生态的平衡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让林农们不仅可以获得竹木砍伐的赔补,而且,林业局负责管护廊道下的树种2年,2年后确保成活率100%交还到林农们手中。 目前,在游洋镇霞峰村试点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长度达1900米、面积50亩,每年可以节约通道每公里运维人工费用上千元,林农每亩可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了当地政府、林业部门、供电公司、林农的多方共赢。 |